限稀土出口后 當理順行業秩序
23日一天之內,兩條新聞都與歐盟有關。一條是“歐美就中國限制稀有金屬出口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起訴訟”,另一條是“歐盟將向中國進口的鋼材征收24%的反傾銷關稅”。商務部已于24日對限制出口一事作出了回應(據昨日《新京報》報道)。
歐美對于限制出口一事的核心訴訟觀點是,中國對出口稀有金屬征稅,“囤積資源”,對歐美廠商影響很大,中國有責任為歐美廠商提供原料。美國貿易代表瑞恩·柯克(Ron Kirk)在新聞發布會上稱,“中國是全球稀有金屬的供應國,而有權使用這些原料,對美國工業生產商而言至關重要。”“堅持我們的利益,這樣美國工業生廠商才能獲取公平競爭的環境,更多的美國工人能重返崗位”。而歐盟征收反傾銷稅一事的中心思想則恰好相反,歐洲方面認為,由于中國出口的鋼材太多太便宜,打壓了本國鋼鐵行業,所以為控制中國鋼材進入本國市場,歐洲有必要課以重稅。
這種奇怪的邏輯可歸納如下:我需要的東西中國賣少了,那是違反WTO精神;我不需要的東西中國賣多了,那就是傾銷。
早年間,為了發展經濟和儲備外匯,中國曾經在資源出售上做出過重大讓步。中國是世界上稀土儲量最大的國家,但在市場上卻不具備定價權,從1990年到2007年,我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出口的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稀土賣出了‘土價格’”。與此同時,我國的稀土儲量從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現在的58%。而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早早便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轉而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
美、歐、澳、加等國多年來從中國進口大量廉價稀土作為自己的戰略儲備,還通過投資中國礦業[0.48 -1.04%]的方式,直接參與稀土開發,而這中間不少國家自己就擁有稀土,卻限制開發。
低價出口資源盡管換來了外匯和發展機會,但資源儲量急劇下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同時,由于無序開采和盲目擴大產能、廉價出口,礦產資源消耗巨大。根據中國有色工業金屬協會給出的數據,按現在的開采速度預計,我國鉬還可以開采16年,鋅10年,銻4年。此外,鋁和銅等重要礦產資源的人均儲量僅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9.7%和25.5%。
正如商務部的回應所說,中國有關出口政策之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中方認為其符合世貿組織規則。而就不可再生資源的開發戰略而言,我們宜采取更有目的性的策略。
其中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決稀有金屬產業過度分散問題,以稀土為例,過去幾十家不具備規模的中國稀土[1.41 3.68%]企業向國際社會出口稀土,為了地方利益、眼前利益彼此壓價、惡性競爭,從現在起,國家也應對稀有金屬產業進行整合重組,重點打造一到兩個行業內具備影響力和話語權的大企業。
同時,稀有金屬開采權應當收歸國有,部分稀缺金屬,應納入國家儲備體系,通過行政命令、提高稅收等手段,杜絕無序開采、限制產量,限制出口。
最后,稀有金屬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行業協會,對內協調企業關系,對外發出統一聲音。雖然近年來中國鋼鐵行業協會在鐵礦石談判中表現不盡如人意,但是至少也算是鋼鐵業統一代表,而在稀有金屬的定價權上,卻罕聞相關協會的積極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