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年將啟動碳交易國內市場
“中國明年年內將肯定會啟動國內的碳交易市場。”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總經理高正琦昨日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屆時,這個新生的碳交易國內市場,將采用以企業自愿減排參與的形式(即VER)。
明年啟動國內碳市
高正琦透露,作為此前制約中國碳交易市場因素之一的碳交易市場相關辦法,目前已經到了國家發改委層面,預計明年將推出。
2008年,北京環境交易所、上海能源(21.37,1.91,9.82%)環境交易所以及天津排放權交易所相繼建立,中國邁出了構建碳市的第一步,但由于政策法規配套未到位等原因,在國際上已經進行得“如火如荼”的碳交易市場,在國內卻一直未能啟動。
“國內目前出現的碳交易,主要是針對歐洲碳市制定的規則而進行的一些‘倒買倒賣’行為,真正的國內碳市場還未出現。” 高正琦說。
上個月底,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在國內率先發起“企業自愿減排聯合行動”,以試點符合中國國情和企業實際的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測量、報告、核實體系,減排和交易體系等。
高正琦昨日透露,目前,這一行動進展順利,已經進入“設計階段”,即市場規則的設計階段,而已經明確參與該“聯合行動”的國內企業,已經超過了20家,其中不乏中石油(13.17,0.47,3.70%)、華能、國華等國內主要能源企業。
中國作為《京都議定書》附件Ⅱ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按《京都議定書》規定,在2012年之前并不承擔減排義務,高正琦表示,在后《京都議定書》時代,中國也不應該承擔減排義務。
這就使得中國在碳市規則制定中,不會采用京都框架內市場(CER,即政府硬性規定必須完成的核定減排量交易市場),因此,未來的中國國內碳市場,將采取與天津排放權交易所上月發起的“企業自愿減排聯合行動”類似的VER市場。
積極謀求碳市定價權
構建中國自己的國內碳市場,意義何在?
“在方興未艾的全球碳交易市場中,中國應積極參與構建碳市場,謀求碳市定價權,否則,正處在全球碳交易產業鏈最底端的中國,將面臨國際石油市場中喪失定價權的前車之鑒。” 中國人民大學氣候變化與低碳經濟研究所負責人楊志說。
楊志表示,中國的實體經濟企業為碳市場創造了眾多減排額,去年,中國清潔發展機制項目(CDM)產生的核證減排量成交量占全球的84%,是全球第一大國。
然而,這些核證減排量卻被發達國家以低廉的價格購買后,包裝、開發成為價格更高的金融產品、衍生產品等進行交易。
“如今年6月,中國賣給歐洲買家的核證減排量現貨價格為11歐元/噸左右,而同樣的歐盟配額的2014年12月到期的期貨價格高達19歐元/噸。”
楊志認為,由于沒有自己的碳交易體系,中國自然無法獲得相應的定價權;而缺乏相應的碳市場規則、制度,中國自然無法建立自己的碳市場。
“我國之所以沒有國際石油的定價權是因為我國沒有參與石油期貨市場的構建,由此導致了一方面我國石油企業無法像跨國石油巨頭那樣在期貨市場大量‘吸金’,另一方面我國國內只能靠行政定價來面對國際油價的漲跌。”楊志認為,這個教訓不能重演,中國必須參與構建全球碳市場。
楊志認為,發達國家正在悄無聲息地謀劃著游戲規則:在目前CDM機制之下,全球主要的第三方認證機構(DOE)都是歐洲的,CDM之外的規則如VCS、黃金標準等也都是發達國家在主導,因此,中國確需盡快構建一整套與發展全國統一碳市場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
本站免責聲明:上述文字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自身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和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同意或贊同其描述或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對上述內容又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直接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Email: sales@chinatungsten.com Tel: +86 592 5129696 Fax: +86 592 5129797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