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整合謀求定價權
稀土整合謀求定價權
據《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包鋼稀土國貿公司自成立至2009年8月份,共計虧損約3.5億元,今年8月份首次扭虧為盈。《規劃》同時明確,北方以包鋼稀土為中心、南方由五礦集團整合江西贛州稀土資源、西南由江西銅業集團整合四川稀土公司的行業整合。
鐵礦石爭端塵埃未落,有關稀土的戰役又風生水起。導火索是,9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趙雙連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內蒙古正在向國家有關部門協商請示建立稀土儲備制度,近期《稀土工業發展專項規劃(2009年至2015年)》(下稱“《規劃》”)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即將出臺,以嚴控稀土的生產和出口。
據《證券市場周刊》了解,《規劃》規定,在2009-2015年間,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產品將控制在12萬-15萬噸,2015年前,原則上不新增稀土冶煉分離生產能力,未經核準不得新建或擴建稀土冶煉分離項目。
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內稀土生產加工龍頭企業包鋼稀土(600111)于9月2日當天強勢反彈,成交量迅速放大,短短5個交易日成交金額超過120億元,股價大漲近39%。此后,國信證券、東方證券、中信建投、平安證券等紛紛推出報告“推薦”。
而國外的反映更加激烈,日本、美國的主要稀土生產加工企業紛紛在《日本經濟新聞》、《連線》雜志等媒體上發表措辭激烈的言論。《泰晤士報》日前甚至表示,“一旦中國的相關限制稀土出口的規劃施行,日本和美國極有可能會向WTO提起申訴。中國出口的進一步收緊可能會結束中日之間關于這一問題的禮貌磋商。”
9月24日,中投公司率旗下建銀投資以及中信建投證券投行部團隊造訪包鋼集團和包鋼稀土,此行,雙方就聯合收儲稀土達成一致,初步意向共同出資上百億組建公司,專門進行稀土礦石及氧化物收儲,實行統一收購,定向銷售。
消息傳出,包鋼稀土再次強勢漲停。
種種跡象表明,目前中國的稀土產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大事件發生,而相關企業也將迎來重大機遇。未來的稀土產業是否是如股價反映的那樣樂觀?
要解開這個懸疑,需從源頭說起。百億收儲
在收儲方面,包鋼稀土已開始實質性的嘗試。
造訪包鋼一周前,中投團隊曾受包頭市政府和包鋼集團的邀請就收儲一事前來措商,當時包鋼方面提出一個方案是:包鋼或包鋼稀土方面出資7億元,而中投子公司建銀投資出資43億元共同組建公司進行稀土收儲。
但這并不能滿足中投方面的胃口,雙方約定由中投出一個規模更大的方案,總投資約100億元,目前雙方正進一步措商。
2009年中期,包鋼稀土控股67%、注冊資本7億元的內蒙古包鋼稀土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國貿公司”)實現正常運營,改變原有的營銷模式,即由委托加工、易貨貿易改為包鋼稀土將碳酸稀土賣給國貿公司的成員,附加條件是這些成員將碳酸稀土分離出來的氧化物全部返銷給國貿公司,再由國貿公司統一對外銷售。
此前,2007年7月11日,包頭市人民政府正式發布《包頭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稀土原料供應“洼地”優勢加快稀土產業發展的意見》,確定了稀土原料實行統一定向銷售的政策。
國貿公司于2008年12月,由包鋼稀土聯合內蒙古高新控股有限公司(稀土高新區國有獨資公司)、包頭華美稀土高科有限公司、淄博包鋼靈芝稀土高科有限公司、內蒙古包鋼和發稀土有限公司及其他發起人(即原有委托加工的幾個成員企業)共同組建而成。
國貿公司的經營模式確定為:在國家指令性生產計劃的指導下,在保障上市公司包鋼稀土及其參、控股公司的正常經營和穩定利潤的基礎上,對與包頭資源有關的稀土原料產品進行統一收購,統一定向銷售。目前包鋼稀土的鈰產品產量占全國90%,鑭、鐠、釹分別占全國的40%左右,銪產品占全國50%。
據內蒙古稀土(集團)公司綜合辦公室副主任、包鋼稀土董事會秘書兼副總經理張日輝介紹,公司儲備庫建設進展順利,未來將大幅提高公司盈利。建設的儲備庫分別位于公司冶煉廠、稀選廠和白云博宇分公司內,項目建成后公司可儲備稀土精礦(50%品位)30萬噸。該項目投資估算基本費用為6.75億元,其中包括4.5億元儲備金、1.18億元工程費等各類費用。30萬噸稀土精礦分5年儲備,儲備金4.5億元分5年等額投入。
按計劃,在2009年年末儲備16億元的稀土氧化物,2010年儲備達到32億元。包鋼稀土業績報告顯示,2008年公司全年主營收入為32.25億元。這意味著未來儲備的稀土氧化物的規模達到公司的生產能力,從而使得公司未來稀土氧化物的銷售價格保持穩定的狀態。
包鋼稀土的稀土精礦主要來自白云鄂博礦,公司大股東包鋼集團擁有白云鄂博礦的開采權,而該礦是鐵、稀土、釷共生礦,包鋼股份的鐵礦和包鋼稀土的稀土礦都由它提供,注入哪家上市公司都不合適。目前的模式是白云鄂博礦獨家向包鋼稀土供應稀土精礦。
據公司公開披露,包鋼稀土與包鋼集團達成稀土原料供應協議:由包鋼集團所屬的白云鄂博礦向包鋼稀土提供的稀土原料礦石在2009至2011年3年內價格不變。這樣,如果未來能以相對穩定的價格,對包鋼稀土生產的稀土產品進行收儲,則在成本和銷售價格既定的情況下,包鋼稀土可以鎖定利潤。聯姻中投公司?
由于目前稀土價格低迷,需求不旺的情況,國貿公司統購統銷的運作模式給公司帶來了巨大的銷售壓力。
包鋼稀土200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存貨從2008年末的7.99億(其中產成品1.41億元)攀升至2009年中期的13.38億(其中產成品9.677億元,對應稀土氧化物超過5萬噸)。其中,并表的國貿公司少數股東損益達到3504萬元,這意味著國貿公司上半年虧損超過1億元。
據《證券市場周刊》了解,包鋼稀土國貿公司自成立至2009年8月份,共計虧損約3.5億元,今年8月份首次扭虧為盈。
對此,張日輝認為,今年以來國內稀土氧化物價格之所以回升正是受國貿公司主動控制的銷售量所支撐。而長遠來看,組建國貿公司進一步延伸了公司對稀土行業的資源控制力,一旦下游需求復蘇,公司以其控制的市場近50%的稀土氧化物,將充分享受價格回升帶來的收益。
包鋼稀土業績報告顯示,截至2009年6月30日,公司貨幣資金18.8億元,資產負債率已達62.8%,通過銀行籌措資金空間有限。
因此,完成收儲必須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解決收儲所面的巨大資金需求。
此前8月份在包頭舉辦的稀土產業發展論壇上,我國著名的“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曾建議動用外匯儲備,“每年拿出1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在稀土低迷時期儲備稀土。”
據本刊了解,2008年全國生產稀土產業工業總產值為245.3億元,銷售收入252.6億元。50億元不足其中的五分之一。
近幾年來,專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各種方式呼吁:期待國家能出手保衛稀土,建立國家儲備機制。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稀土下游消費的情況下,稀土價格大幅下降,正是收儲的好時機。而擁有數千億美元的中投公司是承擔這一任務的最佳選擇。
據本刊了解,在包鋼稀土與中投公司秘密接觸的同時,國家發改委正牽頭組織商務部、工信部相關人員組成一個聯合調查小組,就稀有金屬儲備問題聯合調研,并委托多個機構在做相關課題。而早在7月份,調研課題組已對包鋼稀土所承擔的稀土儲備軟課題進行鑒定。
對于與中投公司聯合收儲相關事宜,9月25日,包鋼稀土公告澄清,“并未和中投方面達成協議。”但一個基本的事實是,雙方已開始對此問題進行措商。限產、整合
相較市場的熱情,業內人士要冷靜許多。
目前業內專家普遍對收儲的定位是,收儲行為如果不考慮國家儲備戰略資源的意義,本身的功能只是“削峰填谷”。從需求角度看,目前需求面并沒有發生變化,只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購買了一批商品,收儲計劃最終的結果可能對行業影響持平,讓市場達到新的均衡狀態;從供給面看,收儲行為并無助解決稀土行業本身產能過剩與供應秩序混亂的問題,甚至可能進一步惡化產能過剩。
因此,對于國家收儲計劃對稀有金屬價格影響,只可能只是具有短期、局部性影響。
目前與收儲配套的措施是限產和整合。
2009年年初,工業和信息化部下達2009年稀土礦產品和冶煉分離產品指令性生產計劃,較2008年分別下調8.1%、6.9%。
據本刊了解到,工信部編制完成的《2009年-2015年稀土工業發展規劃》及《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目前正在征求國務院有關部委的意見。《規劃》明確,對于稀土分離企業,新建分離企業審批由省一級核準上升至工信部核準,并要求到2015年,將目前的100多家稀土分離企業縮減至20家。
另外,《規劃》明確,國內輕稀土將主要利用包頭白云鄂博資源和四川氟碳鈰資源,適度開發山東資源;中重稀土主要利用江西、廣東、福建離子型資源,適度開發湖南、廣西離子型資源;其他地區的稀土資源,2015年前一律不允許開采。
《規劃》同時明確,北方以包鋼稀土為中心、南方由五礦集團整合江西贛州稀土資源、西南由江西銅業集團整合四川稀土公司的行業整合。
在北方,甘肅稀土集團已是包鋼稀土并購的首要目標,據本刊了解,并購甘肅稀土集團本來2008年應該就有確定的結果,但由于職工安置和利益分配存在分歧,一度擱淺。
2008年12月,國貿公司成立,按國務院下達相關規定,甘肅稀土集團的產品也只能銷售給國貿公司。
2009年3月,甘肅稀土集團董事長楊文浩在一份報告中稱,目前,這項重組工作“已經完成了資產的審計評估現場工作”。三分天下
在包鋼稀土謀求“統一”北方稀土資源的同時,江西銅業集團和五礦開始了在南方的擴張之路。
今年6月,江西銅業集團編制完成了《四川省冕寧縣牦牛坪稀土礦資源綜合開發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并通過初步審查。四川冕寧稀土資源儲量位居全國第二,礦床埋藏淺,礦石品位高。當地政府引入江銅對牦牛坪稀土企業進行聯合重組、對資源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江銅已在當地成立四川江銅稀土有限責任公司。
根據報告資料顯示,江銅稀土項目將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14.75億元,二期投資16億元,將在稀土的采選工程、冶煉分離工程、深加工過程和公用工程產品的深度加工、產業鏈的延伸等方面取得突破,實現資源開發本地化。一期工程可實現年銷售收入12.6億元,年利稅3.7億元。二期工程全部建成達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0億元,年利稅10億元以上。
五礦去年進入我國另一稀土資源富集的江西贛州市,與當地兩家企業聯合組建五礦稀土(贛州)股份有限公司。五礦擬在5年內投資20億元,建設稀土燈用熒光粉、稀土節能燈和稀土永磁材料及應用產品項目。贛州方面也有意以五礦為龍頭整合當地的冶煉分離型企業,并力爭在贛州建設全球最大的稀土企業集團。
業內人士預計,通過行業協會集權,五礦、包鋼稀土等龍頭企業有望加速對國內稀土礦資源的購并進程,而民營資本執掌的80%中小企業或將淡出稀土礦山開采市場。技術短板
要想取得定價權,不僅需要形成規模,更重要的是你是否已經建立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只有把產業鏈的上中下游都控制住,定價權才會出現。
按《規劃》,未來稀土行業發展將從上游和下游兩個方面同時著手。上游將規范稀土礦的開采和稀土冶煉分離企業的數量;下游將扶持稀土產品的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
稀土產品分為稀土冶煉分離產品(低端產品)和稀土功能材料產品(高端產品)。產業鏈從低端向高端的產品依次為:稀土原料――永磁材料――永磁器件――終端應用產品。
研究表明,稀土產品價值從低端向高端呈裂變式增長,其幅度比其他產業更為顯著。稀土精礦、新材料和元器件的價值比為達到1:50:500。終端產品增值更高,而我國目前稀土產品主要集中于低端產品,包括永磁材料、發光材料、儲氫材料和拋光粉等。
目前中國的稀土萃取分離技術在世界上已經獨樹一幟,但在稀土功能材料的生產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日本、美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已經掌握了生產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技術,形成了系列專利。
具有“永磁之王”稱號的釹鐵硼是使用量最大的稀土功能材料,2008年我國釹鐵硼產量達到了4.6萬噸,占全球產量近80%。但燒結釹鐵硼和粘結釹鐵硼的技術專利則分別屬于日本住友公司和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兩家公司還達成協議,規定同類產品若進入日本、美國或歐洲市場,必須同時購買雙方的專利,并收取5%的銷售提成。
而作為國內稀土生產的龍頭企業――包鋼稀土早在1997年上市時,就曾嘗試在技術有所突破。
2000年,包鋼稀土利用募集資金同美國ECD/OBC公司、GET(原WKC和光)公司共同投資成立稀奧科鎳氫動力電池公司(下稱“電池公司”)、內蒙古稀奧科鎳氫電池極板有限公司(下稱“極板公司”),包鋼稀土按75%比例共出資3.74億元。
然而成立之后,就因為引入技術出現問題不能量產,美方多次努力仍不能達產后,包鋼稀土聘請一家日本公司以59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改造。直到2007年,電池公司成立7年之后,終于達產。不過2008年該公司并未顯示出競爭實力,2008年虧損3466萬元,年末凈資產為-2074萬元,已經資不抵債。
另一家同時成立的極板公司同樣業績不佳。2006-2008年這兩家合資公司累計虧損2.99億元,同期,包鋼稀土創造了3.31億元凈利潤,兩家合資公司3年拖累包鋼稀土業績40.36%。
2009年,稀奧科鎳氫電池極板公司和稀奧科鎳氫動力電池公司歷經磨難生產出來的主要以電動自行車用為主的鎳氫電池在市場開拓階段就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由于目前市場上鋰電池成本的不斷下降,而公司的鎳氫電池因單位產品成本過高無法打開銷售局面,致使兩公司不得不停產。
資料:
稀土被譽為“工業味精”,因具有豐富的光、電、磁、超導、催化活性等優異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尖端科技領域和軍工領域,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高新技術和軍事戰略物資。
然而,長期以來,“賤賣”始終伴隨著我國稀土產品的出口。有統計顯示:與1998年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制度啟動時相比,我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10倍,但價格卻降低了36%。
雖然中國稀土資源豐富,但分布比較分散,而且呈現南北方分布差別:包頭的白云鄂博礦是世界最大的鐵、稀土、鈮等元素的礦山,以輕稀土為主,占全國儲量的87%;而分布于我國江西、廣東、福建、湖南、廣西等南方省份的離子性稀土礦,是獨有的稀土資源,占中重稀土資源的90%。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
本站免責聲明:上述文字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自身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和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同意或贊同其描述或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果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直接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Email: sales@chinatungsten.com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