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尋機海外購礦 業內人士擔心后期風險
在蒙古、哈薩克斯坦,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的礦產豐富區域,中國民營資本的身影正迅速增多。 “我身邊就有幾位朋友在蒙古收購了幾座礦。”11月3日,一位山西煤老板告訴記者。同時,越來越多民間資本也在東南亞很多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孜孜不倦地尋覓著海外購礦的機會。 海外買礦陷阱 見到山東某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劉軍(化名)是在上海的一間星巴克內。他剛從東南亞某國回來不久,和記者說的一句話是:“海外購礦,就像是在拍一部好萊塢大片,緊張又刺激,也不乏冒險精神。” 由于國內現貨礦價格遠遠高于長期協議價,這家鋼鐵公司去年底決定前往這個國家收購一座鐵礦石礦場,然后將開采出來的鐵礦石運回國內作為原材料,預期這筆收購能給企業每年降低約25%鐵礦石采購成本。 “原本以為只要把這座礦場的勘礦權(也稱采礦權)拿到手就萬事俱全,但后來才發現這是件細活,稍不留神就會犯下大錯。”劉軍告訴記者,他曾給自己的錯誤買單——主要是聘請了當地一家地質勘查機構去分析一座鐵礦石礦場的儲量,但它出示的數據和此后的盡職調查竟然相差很遠。 “這也是很多初涉海外收礦的國內民企最先遇到的困難。”從此,劉軍寧愿委托數家當地不同評級的地質勘查機構去調研分析某礦產的礦儲量與開采狀況,“如果他們數據都差不多,才能證明這個研究報告比較可靠。” “境外購礦的首要風險,就是當地礦產資料不夠全不夠詳細,真正資料只掌握在當地少數人手里。除非你在當地有很好的人脈與專業采礦知識,才可能真正了解所購礦場的真實儲量與開采狀況。”上述從事協助國內民企(資本)前往東南亞國家購礦的業內人士分析說,“其中比較注意的,一是當地礦場實際礦儲量相比預估值是缺斤短兩的,二是礦產提煉的可行性報告有時會錯誤,有些礦場里的礦石含有各種金屬,成分與比例也不同,要是配比不夠好,開采出來的鐵礦石也不能用于提煉優質鋼,就等于高價買了一座廢礦。” 此前,這位人士曾遇到國內數家民企高價購買廢礦的經歷,主要差錯出在盡職調查階段不夠細致,急于圈地購礦而過分輕信當地某些地質調研機構的所謂勘查報告。 讓劉軍最煩心的,是東南亞不少國家要求本地礦場所有者必須是具有本國國籍或拿到該國護照的人。作為一家收購當地礦場的海外公司,就只能找到一個值得信賴的當地人做“法人代表”。 “這可是一個苦差事,此前我就聽幾個民營企業家說過,有一些當地人通過法人代表地位,把原本屬于海外機構所有的礦場占為己有。”過去兩個月,他不得不留在這個國度物色可靠的“法人代表”,甚至要提供一筆不菲的年薪及公司福利待遇。但最重要的,是這個“法人代表”和這家鋼鐵公司老總有著遠親關系,但要不是這座礦,兩人基本是不會有交往的。
隱藏的后期風險 “首筆境外購礦資金主要用于買到勘礦權(采礦權),價格并不貴。”劉軍透露,當前被國內民企與民間資本主要青睞的,是年產能在30萬噸左右的煤礦與年產能在40萬-50萬噸的鐵砂礦,相應勘礦權(采礦權)作價基本在200萬-300萬美元左右。 但是,真正的購礦失敗風險,多半是出現在采礦階段。“在拿到采礦權后,后續開采設備才是一筆很大的資金投入,還不包括對礦場礦產質量提煉分析與相應調整開采方法所需要的額外資金投入。如果一些國內民營企業或民間資本忽然資金跟不上了,采礦權就形成廢紙,最后只能折價賣掉。”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類似半途而廢的案例在境外購礦采礦過程中時有發生。 “即使開采出來的鐵礦石質量上乘,但你還是會遇到一個意想不到的難題,就是運輸的問題。”考察過東南亞不少國家多座礦場的劉軍由衷感慨說,由于當地某些富含優質鐵礦石(鐵砂石)的礦場地處偏僻,交通相當不便捷,要把這些礦石運輸出來,國內民企就不得不籌集資金修建公路與港口,再把它們海運到中國港口,最終裝進公司原材料倉庫。 “但是,如果把這筆運輸費用計算進來,一些國內民企海外購礦用于套期保值、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的愿望就很難實現。有些海外購礦案例的綜合成本支出,就可能比直接從國內港口高價購買現貨礦還要高。”劉軍告訴記者,正是對基礎建設額外投入的擔心,他不得不放棄幾座儲量不錯的東南亞地區礦產。 “通常,國內民營企業(資本)境外購礦,必須找到熟悉當地礦產產權糾紛與有采礦專業知識的人士協助才行,否則只靠抬高收購價格與圈地購礦手段,容易遭遇收礦失敗。”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淘金熱再起 “目前在海外購礦的國內民間資本應該已超過100億美元。”一位曾協助多家國內企業海外購礦的人士告訴記者。 “海外購礦不比國內買礦,任何礦場資料的錯誤,交易法規的疏忽,后續開采經費無法投入,及對整個海外購礦過程的風險估計不足,都會造成前功盡棄的結果。”上述人士透露,“相比國有大型企業海外購礦,國內民營資本將遭遇更多無法預測的購礦開采風險,稍有不慎,就只能選擇認賠出局。” 不過,國內民間資本還是敏銳地捕捉到相對低風險的海外購礦淘金方向——隨著黃金價格近期突破1000美元/盎司,黃金礦正成為國內各路民間資本海外收礦的新領域。據上述煤老板透露,當前在海外尋找黃金礦的國內民間資本規模應該不會低于10億美元,除了部分資金遠赴非洲淘金礦,更多同行會選擇留守在周邊東南亞國家尋覓買黃金礦的好機會。 “他們不大會收購儲量很高的黃金礦,否則太顯眼了。”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通常年產能2-3噸,儲量在6-10噸的黃金礦是國內大型民間資本比較看好的購礦對象,盡管首筆勘礦權(采礦權)價格就要突破千萬美元,開采成本同樣高昂,但若按1噸黃金等同于32151盎司黃金,每盎司黃金1000美元計算,1噸黃金就價值約3215.1萬美元,一年至少有6400萬美元收入。 “扣除各類開采與手續費用,通常這類黃金礦的年投資回報率不會低于30%,而且相比開采境外鐵礦石與鐵砂石的最大優勢,黃金是需要擔負任何運輸成本的,直接拿到市場拋售套現就行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