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規劃暫停 多晶硅明年面臨出口危局
11月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數據顯示,粗鋼5175萬噸,增長42.4%;水泥1.6億噸,增長23.9%。
工信部“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季度報告”的執筆人之一、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原磊表示,目前很多地方的投資熱潮依然不減,鋼鐵、建材、水泥、造船等已經出現產能過剩預警的行業依舊是投資的熱點行業。而這些產能的過剩在2010年將會進一步顯現,帶來新的風險。
此前被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點名的6大產能過剩行業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風電設備。
工信部相關領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表示,對于被點名的所有行業,工信部都將制定比較細致的指導意見和準入條件,“有一些要限制產能,有一些要兼并重組,有一些則兩項兼有”,這些指導意見將逐步公布。 “點名”后繼續滿負荷運轉
據一位光伏企業的高管介紹,在被“點名”之后,很多地方政府力推的“新能源產業規劃”已經基本上進入了暫停的狀態。而很多地方沒有土建的多晶硅項目已都被叫停,已經進入土建階段的項目有不少也開始重新評估。
多晶硅和風電設備生產企業更是遇到了信貸的瓶頸。 “現在很多銀行幾乎是談'晶’色變,談'風’色變,貸款越來越難拿到了。”該高管表示。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說,其實目前多晶硅生產尚未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2008年,全國共生產多晶硅5000噸,占全國總需求量的20%。2009年,預計全國多晶硅生產量將達到1萬噸左右,約占全國總需求量的一半,“還是有大量的多晶硅需要通過進口獲得。”
但是,由于此前新能源行業的火熱,投資多晶硅成為熱潮。孟憲淦認為,在這股熱潮的帶動下,多晶硅行業出現了重復建設的情況,很多技術含量不高的生產線倉促上馬。 按照2009年上馬的多晶硅生產項目測算,多晶硅的產能在2010年將達到五六萬噸,幾年后則將達到十七八萬噸。 “五六萬噸的規模相對于國內市場來說,并不能算是過剩,但是盲目投資,上馬技術含量很低的多晶硅生產線的趨勢的確應該注意。”孟憲淦表示。
雖然投資熱潮被抑制,但是多晶硅的生產企業的所有生產線現在仍在滿負荷運轉。一位多晶硅生產企業的老總對本報記者介紹說,目前正值年底,幾乎左右的生產企業都在加班加點趕工期,“年底是歐洲市場需求非常旺盛的時候,而且依照今年的形勢,明年歐洲市場對于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可能會有所調整,所以生產廠家都在趕工期,爭取在年底政策改變之前,生產盡量多的產品。而由于政策尚不明確,國內企業的需求,被暫時押后了。”
現在,光伏企業生產商們擔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2010年,經過政策的調整后,歐洲市場對于多晶硅的需求量降低,而國內市場又暫時未能完全打開,那時,產能過剩的危險才將真正顯現。 “新興戰略性產業”新投資潮 9月29日,國務院曾下發《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通知要求嚴格控制在能源短缺、電價較高的地區新建多晶硅項目,對缺乏配套綜合利用、環保不達標的多晶硅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新建多晶硅項目規模必須大于3000噸/年。
對此,孟憲淦認為,準入制度的出發點是從產業規模、能耗和環境保護標準三個方面確立了進入多晶硅生產行業的“門檻”。這樣可以有效的避免盲目的非理性的投資。
但是業界對于3000噸/年的規模限制卻有很多爭論,按照產能衡量,達到3000噸/年的生產標準,要求的項目投資額在20億左右。很多專家認為,設置這個門檻的目的在于讓企業更加注重能耗的指標,注重自主技術研發,因為多個指標是綜合衡量的。而一些企業則認為3000噸/年的指標將把很多民營企業攔在門檻之外。
而被點名的其他行業也面臨著相似的問題。而新能源產業出現產能過剩是由其發展階段決定的。“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由于發展速度很快,出現一定程度上的產能過剩是正常的,也是有利于產業發展的。應當遏制的是惡性的,非理性的投資。”
但是,原磊也指出,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由于新能源產業是新興的正在發展過程中的產業,一項技術的突破,就可能帶來產業翻倍或者成十倍的發展。近幾年不斷成倍上翻的新能源發展規劃也印證了這種說法。因此,在制定引導政策的過程中,不能忽視這些因素。
但是,隨著“新興戰略性產業”的提出,一輪新的投資熱潮又在醞釀當中,據前述光伏企業高管介紹,現在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制定“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振興規劃”,“各地都在新興戰略性產業中挑出適合自己發展的產業,做出規劃,等待時機成熟的時候向外釋放。” 而經過原磊的調查,雖然目前信貸有所收緊,“如果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成熟,銀行信貸部門還是非常配合的。”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