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安會珍 文章來源:中國有色網 更新時間:2009-12-2 14:01:35 |
左鐵鏞:為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做分析 在11月26日由中國鎢業協會召開的中國鎢工業60年科技進步報告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針對我國鎢業發展的現狀做了《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的新鎢業》報告,并根據鎢業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發展做了三方面的分析。 左院士首先肯定了我國鎢工業經過100多年的發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并從鎢品的產量、質量和產品結構、工藝技術及裝備水平、鎢業經濟的規模化與集團化、對外貿易與經濟效益、科技開發和人才支撐能力以及滿足國家發展需要等方面列舉了鎢工業在這些年所做出的成績。 據悉,2008年,全國鎢精礦產量84470噸,比上年增長5.01%,預計2009年產量將達到9萬噸,同比增長7%。從消費情況來看,2008年國內鎢需求超過2.6萬噸的(金屬量)比2007年增加4.0%。2007年全球鎢消費量6.46萬噸(金屬量),2008年鎢市場供應大于需求,鎢冶煉加工能力過剩依然嚴重。 他還指出,硬質合金和合金鋼是我國鎢消費結構的主體,消費結構總體還算比較穩定,但在進出口方面卻不容樂觀。 出口方面:2008年,我國出口鎢品27120.5噸(金屬量,不含硬質合金),出口9.30億美元,仍占鎢品總產量的62.34%,低價出口拉動局面沒有根本改變,且初中級鎢制品出口量占總出口量的81.86%,硬質合金、鎢絲等終端消費鎢品僅占出口總量的18.14%。 進口方面:2008年進口鎢品6629.8噸(金屬量,含鎢精礦),比2007年增長了11.72%,其中進口鎢精礦5217.9噸,進口價格低于出口價格,進口鎢條價124110.7美元/噸,為進口價格的3.78倍,進口鎢絲價格172750.1美元/噸,為進口價的2.27倍。進出口價格差距依然巨大。 我國雖然已是世界鎢業大國,但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據悉,全國鎢礦平均回采率72.2%,平均選礦回收率78.2%,采選加工綜合利用率56.6%。而中小企業采選回收率只有30%左右,資源綜合利用率和國外相比,相差甚遠。 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技術裝備落后國外先進企業10-20年,三廢排放不達標,污染環境嚴重。 左院士表示,回收利用廢舊硬質合金對保護現有鎢資源、提高鎢資源的利用率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與開采原礦相比,回收再循環可減少約75%的能耗,而且二氧化碳排放減少40%,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突出。 他還表示,產品質量控制技術相比國外差距顯著。國外APT及各種制粉質量明顯優于國內,雜質元素降低ppm級(德國可生產6N的鎢,應用于電子工業),粒度大小及組成實現可控,產品種類也十分豐富,可滿足不同領導應用需求。國內鎢制品的純度、粒度大小和均勻性控制、新工藝運用過程中的穩定性等問題長期未得到有效解決。 另據筆者了解,我國的鎢企業絕大多數經營規模小而分散、許多加工設備是在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有些地方還存在作坊式的生產,生產自動化程度低,產品開發能力差,產業集中度極其低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還十分薄弱,因此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必須加快,應盡快落實到行動上。 談到中國鎢業的發展方向時,左院士強調,中國鎢業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今后將圍繞航天航空、國防軍工、電子信息等高、精、尖領域的應用需求,加大創新力度,大力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業水平,徹底扭轉基本上依靠消耗資源為代價的老路。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
|
文章錄入:chinatungsten 責任編輯:chinatungsten |
上一篇文章: 國際鎢鉬市場平靜 下一篇文章: 國土資源管理改革與發展戰略論壇綜述之“大地質”破解新難題 |
|
【字體:小 大】【發表評論】【加入收藏】【告訴好友】【打印此文】【關閉窗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