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經濟四大風險
2009年,我國經濟成功實現“保八”,有效遏止了經濟增長明顯下滑態勢,率先實現經濟形勢總體回升向好。但明年經濟發展仍存諸多不確定性,調控部 門需直面信貸質量、貿易保護主義、通貨膨脹、產能過剩四大風險,從制度安排入手,適時調整政策,加大調結構、擴內需力度,為“中國號”經濟巨輪的平穩快速行駛護航。
信貸風險嚴筑資本堤壩
銀監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繼續保持雙降。但對于2009年超過9萬億元的新增信貸,一些市場人士擔憂未來信貸風險。他們預計,最早在明年上半年,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雙降的趨勢將會改變。
未來風險不容小覷
目前有跡象顯示,隨著信貸基數的不斷擴大,個別商業銀行分支行已經出現不良貸款余額增長的現象,銀行資產質量下滑風險正在顯現。
其實,不少銀行都盡量將信貸集中投放于政府倡導的基建、大型項目、國企及大型民企,以求降低信貸風險。但這并未有效降低銀行風險,且限制了信貸對經濟復蘇的推動作用,現行的“銀政模式”正備受挑戰。
未來的信貸風險可能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信貸集中可能造成新一輪產能過剩,使得商業銀行無法充分而專業地發揮金融調控作用,不利于經濟長遠發展和產業振 興。相反,這種“親政府化”的單一操作,極有可能為下一輪經濟周期埋下毒瘤,如果宏觀調控方向轉變,呆賬、壞賬就可能浮出水面。
二是地方政府融資風險。由于政府融資平臺項目信貸60%以上是依賴財政償還,一級政府往往設立多個政府融資平臺,同一個政府融資平臺往往有多家銀行貸款進入。在加速投資的背景下,部分地方政府可能出現過度負債,且政府財政擔保對銀行信貸資金安全并無法律約束、保障。
三是部分行業貸款風險上升趨勢不容忽視。最顯著的是房地產業,經歷了2009年一線城市房價暴漲后,2010年房地產市場走勢存疑,管理部門連續出臺稅收、土地等政策也對市場造成一些壓力。如果房地產市場急轉直下,銀行2009年集中發放的地產開發貸款、個人按揭貸款都將暴露在較大的風險中。此外,制造業境況雖有所改善,但未得到根本性扭轉,在去庫存化后,企業將可能再次面臨原材料成本上升、下游需求不足導致產成品漲價困難、經營財務壓力加大狀況。這也將對企業的信貸償還能力提出考驗。
嚴格監管不能放松
從上半年開始,銀監會連續出臺風險監控辦法,對流動資金貸款、固 定資產貸款、個人貸款、銀行發行購買次級債、撥備率、資本充足率等都做出了新的規定。而且,資本充足率須每季度披露。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提出,中小銀行的 最低資本充足率為10%,大型銀行最低資本充足率為11%,撥備覆蓋率要求提高到150%。
從監管層的表態來看,明年銀行業將會更加突 出加強風險控制,更加嚴格執行行業信貸政策,嚴把信貸準入,加強貸后管理,加強風險監測、監控和預警,完善授信監督,加大不良資產處置、核銷力度。同時, 商業銀行會利用信貸環境寬松的有利時機,加大存量貸款的結構調整力度;在增量貸款上會進一步向優質客戶和項目及自身優勢業務領域集中,票據融資規模將會大 幅減少。
外貿風險 謹防保護主義
貿易保護主義是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心頭之痛。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盛行,中國是最大的受害國。展望2010年,在全球經濟緩慢復蘇之際,貿易保護主義更具復雜性,甚至可能會“變種”,沖擊中國艱難爬升的出口。
貿易保護主義花樣翻新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貿易摩擦不斷升溫。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的損害正在加劇。
據商務部統計,到今年11月初,全球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出口產品發起101起貿易調查,涉案總額超過116億美元。反補貼和特保案也在日益增多, 從去年到今年9月,國外對中國出口產品啟動了20起反補貼調查,其中19起是與反傾銷調查合并調查,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全球經濟遭受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
貿易保護主義也在花樣翻新,出現各類“變種”。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楊益指出,貿易和技術的新貿易壁壘措施對出口的影響正在加大,與此同時,發達國家氣候變化等綠色壁壘也在對我國出口產品給予巨大壓力。
令中國出口企業感到“劍懸頭上”的是碳關稅。盡管是否征收碳關稅尚未定論,但在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李健看來,高能耗、高物耗出口正受到更多抑制。
貿易摩擦的影響更深,波及到產業和制度領域。“貿易摩擦從單個產品向整個產業擴散,直至國家政策層面。不僅沖擊諸多企業的生產經營,也影響了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楊益說。
善用法律維護權益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余永定認為,貿易摩擦是明年中國面臨的最大風險。明年出口預期增長,在投資引擎必將減速、消費引擎剛剛啟動的情況下,出口引擎仍是明年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
分析人士指出,貿易摩擦增多是中國產業競爭力上升的客觀反應,是國外遏制中國崛起和發展的主觀表現。可以預見,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我國貿易在世界貿易份額的不斷上升,國際經貿摩擦將伴隨我國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
楊益指出,一方面應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的解決爭端機制,妥善應對貿易摩擦。另一方面應依法運用貿易救濟措施,加強貿易救濟措施對國內產業的保護力度。
今年商務部發起27起貿易救濟調查,涉及進口金額99億美元,國內企業200多家,國內產業4600多億元人民幣,直接影響20多萬個就業崗位。
商務部已經著手研究貿易調整援助制度,力求在對因貿易或產業轉移而遭受利益損失的產業、企業及其工人進行補償和扶助。上述制度在美國、歐盟都有成熟的法律和實踐,中國目前還沒有出臺相關法律。
專家也指出,企業應關注國際市場的變化,在自己的產品遭遇貿易摩擦的時候要積極應訴、敢于應訴,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發現低價進口產品對自己的產品造成影響的,要及時申請救濟,善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盧錚】
通脹風險 管好通脹預期
隨著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增長由負轉正,關于明年通脹風險的爭論再次升溫。一些專家認為,國外輸入和高速擴張的貨幣和信貸供應將導致明年物價水平上漲,需警惕資產價格飆升,進行適度的通脹預期管理。
物價上行壓力大
近段時間來,部分產品價格出現上漲苗頭,甚至在一些地區出現了囤油、囤糧現象。11月份CPI同比上漲0.6%,結束了連續9個月的負增長,通脹是否來臨?
專家普遍認為,總體上看,嚴重通脹不會出現,但明年物價水平上漲的可能性較大。導致物價上漲的因素主要來自供給沖擊、國外輸入和高速擴張的貨幣、信貸供應。
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表示,由于我國經濟增長迅速,支撐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并不能齊頭并進地同時滿足高增長的需要,我國經濟會不時出現某些資源和某些產品供給不足從而價格上升,進而推高價格總水平的現象。
輸入型通脹也將對明年物價造成沖擊。工行投行部研究中心分析師柳春明表示,國際原油價格伴隨著經濟復蘇和美元疲軟,已從年初的不足40美元每桶反彈至80美元每桶。對于CPI而言,對外依存度高的大豆、油脂等產品的進口是主要的輸入型沖擊因素;原油、金融、礦產品對工業品成本影響巨大,對PPI也將起 到明顯推升作用。
此外,2008年底以來貨幣的大幅度投放將對明年的CPI造成上行壓力。“過多的貨幣和信貸作為需求的載體,或早或遲將在物價上表現出來。”李揚表示。
警惕資產價格飆升
2009年,中國股市、樓市均出現爆發式上漲。“這一現象值得警惕。”李揚提醒,近年來,過多的貨幣和信貸供應對物價的影響,常常并不表現在被CPI和PPI所覆蓋的普通商品價格上,而是表現在以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為主的資產價格飆升上。
資產價格上漲是造成通脹預期的重要推動力。上一輪股市站上6000點及豬肉價格帶動的通脹,仍令人記憶猶新。如何用好各種政策工具,抑制資產價格過度膨脹,將是明年財政、貨幣政策面臨的一項重大考驗。
在部署四季度經濟工作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除繼續強調“保增長、調結構”外,“管理好通脹預期”首次被提上日程。
“通脹預期管理”正推動貨幣政策轉向中性。柳春明表示,動態調整的貨幣政策在明年將顯得更穩健,信貸不會明顯收緊。未來貨幣政策仍將以量化管理為主,明年上半年加息的可能性很小,預計加息最早要到下半年。
針對通脹預期,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建議,貨幣政策方面可能需要做一些更加靈活、謹慎的漸進式調整,但不等于要退出。要通過擴大優質資產供給的方式讓大量的資金能夠有較好的投資去處,使資產價格不會脫離基本面非理性上升。 【徐暢】
產能過剩風險 推進兼并重組
產能過剩的陰霾一直籠罩著2009年的中國經濟,并將對2010年的經濟復蘇造成一定的阻礙,甚至成為巨大的潛在風險。專家預計,下一步淘汰落后產能的政策力度將加大,產業集中度偏低的現狀也將在兼并重組中得以改善。
加速淘汰落后產能
就在經濟刺激計劃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2009年9月29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踩下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六大產業產能擴張的“急剎車”。
國務院警示風險稱,如不及時加以調控和引導,市場惡性競爭難以避免,經濟效益難以提高,并將導致企業倒閉或開工不足、人員下崗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大量增加等一系列問題。
在國家相繼收緊土地、信貸閘門,提高環保標準后,部分行業的產能擴張已得到控制,企業效益開始回升。以鋼鐵業為例,寶鋼12月10日宣布,將明年1月份 的大部分鋼鐵產品價格每噸上調300元至600元每噸。長城證券分析師喬培濤認為,隨著行業投資強度的減弱以及抑制產能政策的發酵,明年下半年后基本再無 新增產能,產能擴張高峰就此過去。
我國的產能過剩主要表現為結構性過剩,也就是落后產能太多,而先進產能不足。據工信部原材料司巡視員賈銀松透露,當前我國水泥仍有27%的落后產能,平板玻璃深加工率不足30%。
雖然明年政府主導的投資力度將有所下降,但是落后產能的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依然會影響我國轉變增長方式,發展低碳經濟的大局。為此,中央提出,明年 對于落后產能繼續把住信貸和土地兩個閘門,十大產業振興和調整規劃也將加快實施,把調結構的重點落實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
打破兼并重組桎梏
分析人士認為,淘汰落后產能并不是將已有產能完全廢棄不用,而是通過管理輸入和技術輸入,對落后產能加以改造,這就需要在行業內鼓勵兼并重組。
但工信部發言人朱宏任日前表示,我國的兼并重組長期以來面臨的體制性、機制性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部分企業片面追求規模的兼并重組、地方政府“拉郎配”式的兼并重組,導致一些企業重組后效率不高。
為此,朱宏任表示,工信部正會同有關部委研究出臺措施,消除跨地區、跨所有制企業兼并重組的障礙,加快壟斷行業改革,解決好稅收、土地、債務處理、職工 安置等突出問題,減輕企業兼并重組的負擔。同時,進一步完善企業兼并重組的金融服務,創新發展有利于推動兼并重組的多種融資方式。
有專家建議,改變完全利用自有資金的方式,拓寬外部融資渠道,引入杠桿資金、過橋貸款。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也要逐步探索可轉換優先股、定向公司債等直接融資工具進行融資的可能性。【朱宇】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