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爆發后 機床行業復蘇需要尋找新的動力源
編者語:金融危機爆發后,大量低檔次的普通機床和經濟性數控機床失去了市場,而市場急需的高檔、大型、復合機床卻缺乏制造能力,一些企業產能放空, 面臨嚴重的危機。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龍興元表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有兩個:其一是新興戰略行業孕育發展;其二是消費升級的不可逆趨勢。 在我看來,金融危機只是一條‘導火索’,我們本來就揣著一個‘炸藥包’。金融危機爆發,只是使得炸藥包被引 爆。” 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龍興元在近日參加中國機床總公司舉辦的2009年度市場形勢研討會上做出了上述表示。他認為,前幾年宏觀經濟 的持續繁榮,市場需求的持續旺盛,使得行業發展的一些矛盾被掩蓋,表現為產業結構的不合理以及低水平產能的反復放大。 金融危機爆發后,大量低檔次的普通機床和經濟性數控機床失去了市場,而市場急需的高檔、大型、復合機床卻缺乏制造能力,一些企業產能放空,面臨嚴重的危機。現在反 過來再尋找應對危機的辦法,就難免會顯得張皇失措。龍興元認為,當前重要的工作是認真審視行業的發展路徑,重新調整行業的發展思路。 尋找動力源 龍興元認為,能夠成為引領行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有兩個:其一是新興戰略行業孕育發展;其二是消費升級的不可逆趨勢。 何為新型戰略行業?龍興元對此解釋說:“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期的發言指出,全球將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要把爭奪經濟科技制高點作為戰略重 點,逐步使新興戰略性產業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溫總理重點提到的要大力發展的新興戰略行業有:新能源產業,傳感網、物聯網、信息網絡產業,微電子 和光電子等新材料行業,生物醫藥產業,海洋產業等五大行業。這五大行業都具有‘創新密集、產業關聯性強、產業規模相對大’的特點,是中國躋身于世界空間大 國、海洋大國、能源大國行列必須直面競爭的領域。” 龍興元認為,這些行業的興起,會擴大機械產品的應用范圍,從而為加工裝備提 供了新的市場機會。最明顯的例子是風電產業的發展對于風電整機及其零部件的需求和對風電加工裝備的帶動發展。因此可以預見,五大行業必將帶動未來大規模的 新產業集群,誰擁有了該產業的核心技術,誰就搶占了新興戰略性產業的制高點。 而消費升級也是不可逆的趨勢。龍興元指出,雖然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明顯提高,部分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躍居世界前列,但是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裝備制造業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目前,我國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高端制造設備和技術大都依靠進口,特別是高新技術裝備、精細加工設備幾乎全部依靠進口,裝備中技術含量高的相關配套產品也大量依靠國外供給,這已成為我國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瓶頸”。 以汽車產業為例,近十幾年來,我國汽車工業已經成為機床消費的主體,約占我國機床消費總量的70%。同時,汽車工業投資的一半以上又用于購買金屬加工機 床,其中進口機床約占80%。汽車等高技術含量產業的快速發展還引起了機床需求結構的明顯變化,機床消費更趨精密化、高檔化和成套化。汽車生產具有大批 量、快節奏的特點,而且車型豐富多樣、新品不斷,因此,能滿足上述要求的數控加工中心柔性生產系統和零部件專用機床需求量近年來大幅增加,已成為機床行業 重要的增長點。 關注服務領域 龍興元還指出,新興戰略行業的崛起以及消費升級的要求,將必然為機床工具行業提供新的服務領域。 而新能源產業(如風電、光伏、核能等)、IT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海洋產業這些新興產業領域會對機床裝備產生了新的需求,機床行業從中可以找到出路。如 在生物醫學、航空航天、工業和農業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微型機電系統,又稱微型機械,象微型電機、微型泵和微型飛行器等,就是集機構、傳感器、執行器、信號 處理、控制電路、接口、通信和電源等于一體,形成的微型機電器件或裝置。 結合自身情況,龍興元說:“秦川集團已具備為風電行業 提供YK73125、YK73200、VTM180、VTM260等一些風電增速機專用設備的能力,并依托這一能力,在江蘇鹽城投資建設年產1500臺、 產值達30億元的風電增速機項目,成為集團公司實現百億目標的重要支撐。” 據悉,在風電專用設備中,秦川集團研制的VTM180龍門式車銑復合加工中心是一臺高精度、中重型復合加工機床,配上萬能擺動銑頭(B軸)即可實現七軸五聯動。通過對工件的一次裝夾,既能完成大型立車所具有的車削功能,又能完成大型五面體龍門銑具有的銑削功能。 在光伏領域,秦川集團的漢江機床公司研制出MK8940數控線鋸導輪開槽磨床,用于光伏行業硅棒切片線鋸聚銨酯導輪的磨削開槽,以及切片機、刷方機和切方機,打破了國外產品對我國光伏產業裝備市場的壟斷。 為此,龍興元覺得高度關注機床服務領域的擴張,就能夠為機床工具制造商提供新的研發方向。 此外,他認為新興行業的發展,以及傳統行業對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機床的加工對象不僅局限于傳統的金屬材料,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其它非金屬材料的加工要求, 如硅材料、聚氨酯材料、陶瓷等。以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為代表的超硬材料的出現,使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術得以發展。而各種陶瓷材料的出現使超硬材料也成為一 門新興學科,石材的問世不僅使機械結構產生了很大變化,同時形成石材加工工藝學。因此,有新材料的出現就有相應制造技術的形成,這應該是行業企業關注的方向。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