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稀土的重大舉措
一份提前曝光的中國稀土行業整合規劃草案,令包括日本在內的很多國家企業開始感受到壓力。根據近期外媒報道,針對中國出口限制政策將收緊,一些發達國家企業積極向中國以外的地區開發新項目,而一些礦山公司也正逐步恢復并擴大旗下稀土礦的生產。
“以稀土永磁材料為例,我們現在出口價格如果設為1,國外加工成材料賣回給我們大概是10,如果做成產品賣回給我們大概是100。”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曾經用這樣幾個數字說明了我國稀土產業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地位。
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國,占據著國際市場87%的份額。而且,稀土元素具有光、電、磁、超導、催化活性等方面的優異性能,是不可替代的高新技術和軍事戰略元素,被成為“工業維生素”。所以有人這樣形容稀土的戰略地位:“沒有稀土就沒有高新技術”、“沒有稀土,美國就打不成海灣戰爭。”
但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行業,卻遭遇了稀土價格低迷的現實。而且,這一形勢已經持續多年。苗圩所形容的1:10:100的比例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稀土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定價權和技術方面的問題。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說的一句名言。然而,在發達國家先后將稀土視為戰略資源,并有所行動的時候,稀土在中國更多只被看作是換取外匯的普通商品。
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產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據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而中國的大方,造就了一些國家的貪婪。以制造業和電子工業起家的日本、韓國自身資源短缺,對稀土的依賴不言而喻。中國出口量的近70%都去了這兩個國家。至于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早早便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鉬的生產也已停止,轉而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西歐國家儲量本就不多,就更加珍愛本國稀土資源,也是我國稀土重要用戶。
發達國家的貪婪表現在,除了生產所需,它們不但通過政府撥款超額購進,存儲在各自國家的倉庫中——這種做法,日美韓等國行之有年;除了購買,還通過投資等方式規避中國法律,參與稀土開發,行公開掠奪之實。
遺憾的是,至今未見政府有效的控制舉措。許多專家呼吁的戰略儲備制度,至今不見動靜。而且,由于并未真正認識到稀土戰略價值,導致中國的稀土開發變成了不折不扣的資源浪費——生產無序、競爭無度,中國在擁有對稀土資源壟斷性控制的同時,卻完全不具有定價權,稀土價格長期低位徘徊。
一擁而上的盲目開發以及宏觀規劃水平低劣,導致中國并未成為稀土開發大國,中國稀土科技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鑒于稀土在提升軍事科技方面的顯著作用,如果任這種趨勢發展,中國出口的稀土有朝一日將構成對中國國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嚴重的威脅,中國將為其短視以及不負責任的生產開發付出代價。
目前,中國稀土的主要購買國日本、韓國、美國,前二者與中國存在種種糾紛,后者則在臺灣問題上構成對中國最大的現實威脅,而且是近些年世界局部戰爭主要參與者。事實上有些對抗已經在中國東海、黃海上演。但是,在這些對抗發生時,很少有人想到那些真正能威脅中國的戰機、艦艇與導彈,監視中國的雷達上的關鍵部件可能就是中國不計后果出口的稀土造就的。美日韓都是稀土科技大國。以日本為例,日本在有關稀土應用的材料科學、雷達、微電子產業上甚至擁有比美國更強的技術制造能力。美軍現役武器中,潛艇用高強度鋼,導彈微電子芯片的80%由日本制造,戰機引擎的特種陶瓷也是日本研發……日本科學家曾夸口說,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國巡航導彈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不過,我們可以想象,這些微電子芯片、高強度鋼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根本就無法被制造出來。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