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大規模海外并購條件已趨完善
在2009年12月24日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陳德明在工作報告中指出,2010年,要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在此之前,商務部副部長陳健就表示,商務部將繼續研究出臺新的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中國優勢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筆者認為,商務部高官的此番表態著實令人鼓舞。實際上,新的一年,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貿易保護主義將會繼續盛行的情況下,中國企業大舉海外并購的時機已趨成熟,海外并購的“春天”或提前到來。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日臻成熟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短短30多年間經歷了三次并購的熱潮,分別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紀初至今。我國最早的企業并購發生在1984年,正值全球第四次企業并購浪潮之際。由于當時我國企業并購尚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因此,全球第四次企業并購浪潮對我國企業并購的影響并不大,我國企業并購的發展比較緩慢,無論規模還是數量都寥寥可數。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美、日、歐為主,發達國家的企業又掀起了全球第五次企業并購浪潮。而這一次企業并購浪潮,是發生在人類社會由工業社會走向以全球化、一體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知識經濟社會的轉折時期,且并購浪潮的規模和交易額之大,是20世紀所有的企業并購浪潮中前所未有的。僅2000年,就創下了全球企業并購34600億美元的歷史紀錄。受全球第五次企業并購浪潮的影響,中國企業的 海外并購在2000年之后也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發展規模急速擴張,并購勢頭最為強勁,持續時間最長,且國外的并購理論、理念、思潮以及在并購浪潮中使用 的各種并購模式、工具及其手段也對中國企業并購產生了比較明顯的影響。2007年中國海外并購熱潮達到最高點,并購總額達186.69億美元。2008年 由于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寒潮涌動,部分經營不善的企業資產價值大幅縮水,市場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并購事件的發生數量。這一年中國市場共發生了66起跨國并購事件,并購金額達到490億美元。其中43起已披露價格的并購事件并購總額達129.58億美元,相比2007年下 降了30.6%。但對于因金融危機而形成的尚處于不確定性中的海外并購市場,中國具有收購意愿和實力的企業還在伺機而動,這也為新的海外并購事件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不久前,一個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2009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活動比較活躍,呈現逐季上升的態勢,季度宗數從一季度的10宗增加至三季度的26宗,交易金額相應地從13億美元增加至89億美元。前三季度,中國企業完成的海外并購交易達到61宗,交易金額高達212億美元。從行業來看,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活動持續集中于能源、礦業及公用事業三大行業。自2003年開始,這三大行業的交易占海外并購總成交量的29%,價值則為總值的65%。2009年前三季度,交易更趨集中,并購總成交量和價值占比進一步提高,分別上升至40%和93%。按國家劃分,北美企業是中國并購者的首選,2003年至2009年三季度末,其間約有106宗交易,占被公布的所有交易量的24%。就交易價值而言,同期中國對北美的投資額總計達到4322億美元,占境外并購投資總額的28%。展望未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將在2010年持續活躍,海外并購交易仍會以能源、礦業及公用事業為主。同時,金融行業的海外并購活動也會有所增加并呈現如下特點:一是中國并購者將開始將注意力轉移至收購金融服務業的資產;二是中國國有銀行或通過逐步在海外尋求合作伙伴,以在財務上支持未來進行交易的中國并購者及當地賣家;三是中國金融服務企業在尋求并購交易時,會更關注不同的問題,包括國家金融安全、整合收購資產的潛在挑戰以至不同金融企業文化的差異等。
當然,一路走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進程并不順利,而且并購屢屢失敗的慘痛教訓很多。這也是自然法則,學費總是要交的,而且可能還不止一次。不過,正是經過一次次的錘煉,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步伐一定會邁得更加堅實。
大規模海外并購條件已趨完善
首先,全球經濟已逐步企穩回暖。目前,在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體的帶動下,世界經濟已步入復蘇的軌道,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正在逐步消退。其主要 標志是,倍受重視的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幾乎在所有國家均已突破預示著經濟擴張的50點臨界線;各國政府3萬多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已經開始奏效,并將在2010產生最大效果;世界各國央行的指導利率很低,市場流動資金充足。全球經濟的逐步企穩回暖,為中國企業大規模海外并購創造了良好的經濟環境。
其次,繞過多國貿易保護壁壘的需要。目前,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貿易保護主義正在損害中國制造,中國出口遭遇越來越多的貿易壁壘限制。2009年前三季度,有19個國家對中國產品發起88起貿易救濟調查(其中反傾銷57起,反補貼9起,保障措施15起,特保7起),涉案總額102億美元,美國商務部作出終裁,以中國油井管存在補貼為由宣稱對相關產品實施10.36%至15.78%的反補貼關稅制裁,該案涉及金額約27億美元,是迄今為止美對華貿易制 裁的最大一起案件。而且,未來,西方國家可能又會打出貿易保護主義環保牌,以碳關稅的名義增大貿易壁壘,或許碳關稅將成為今后數年貿易摩擦的焦點。西方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已經引起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界的高度關注。而企業盡快走出去,到海外去并購投資,利用原產地規則,在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就可以有效繞開 貿易保護壁壘,改變國際貿易關系中被動的局面。
再次,企業海外并購成本低廉。受國際金融危機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的影響,造成眾多歐美企業市值萎縮、流動性困難,一些知名大公司的資產持續縮水。在目前全球經濟已逐步復蘇的形勢下,企業處在一個需要整合的時期,而資產價值也正好處于底部區域,此時進行并購,成本比較低廉。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實力不斷增強,特別是有些內向型企業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小,仍有相當強的競爭力,“走出去”的意愿趨強。
還有,海外并購的監管和審查放松。在過去數年,中國企業的海外并購計劃多以失敗告終,主要原因在于中國企業的“國有”背景讓海外企業家和政治家不能認同。不過,金融危機的到來和后危機時代的“大病初愈”,使得歐美企業和相關政府部門都會相對放松對中國國有企業的監管和審查,從而減少跨境并購的政治障礙和隱性成本。
更重要的是,國家對企業海外并購政策的支持。2009年以來,商務部為擴內需、穩外需,有效應對金融危機,采取了六個方面的措施鼓勵和促進企業對外投資。一是在3月發布實施了新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同時研究推動《對外投資管理條例》出臺;二是制定支持政策,商務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多項支持 政策,涉及財稅、金融、保險、外匯和出入境等諸多方面,同時鼓勵各類金融機構積極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信貸支持和金融服務;三是健全服務體系,發布162 個國家和地區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建成“對外投資合作信息服務系統”;四是加強人才培訓,繼續委托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組織對跨國經營人才進行培訓;五是構筑安全保障體系,充分發揮雙邊經貿混委會機制和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的作用,為企業的海外合法權益提供保障;六是加大投資促進力度,組織企業參加貿易投資促進團赴歐洲、美洲開展研討、洽談和項目對接活動,為企業開展對外投資搭建平臺。這些措施對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幫助很大。而且,目前,商務部 仍在繼續研究出臺新的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中國優勢企業積極開展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
企業海外并購還須多策并舉
牢記海外并購的經驗教訓。這里我們可以借用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華林對海外并購的感悟來提示已經或擬將進行海外并購的中國的企業:“互利共贏,和諧發展”是海外并購必須堅持的基本理念;跟蹤研究,準確評估,知己知彼,慎謀善斷,是海外并購成功的關鍵;促進多元文化融合,堅持管理創新,是 企業持續發展的推動力;一支高素質的、經驗豐富的并購和運營團隊是開展海外并購工作的基礎;國家強大的政治經濟實力及政府的全力支持是海外并購成功的前提。
認真選擇海外并購的重點目標國家。當前形勢下,應重點選擇非洲、拉美、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這些相對落后的國家或地區,資源豐富而資金缺乏,而且,這次金融危機對他們的打擊也很大,許多企業和金融機構紛紛以較低價格出賣資產甚至整個企業。政府也放寬對外商投資的限制,市場更加開放。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去那里投資或實施并購。而中國企業也只有在這些國家才能以較低的價格買到需要的資源性物資,確保中國經濟持續增長所需的重要資源的長期供應。
加快進行企業海外并購戰略升級。中國企業應當抓住機遇,把海外并購作為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對海外并購的目的、融資渠道和投資方式都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戰略升級,通過調整和戰略升級,使之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同時,應注意,盡管擴張海外市場還是目前和未來幾年企業海外并購最重要的目標,但是降低成本、獲取先進技術與管理經驗、培育知名品牌以及開發和獲取能源、原材料等資源,必須成為企業對外并購所關注的重要目標。
鼓勵企業用人民幣進行海外并購。在企業海外并購時,如果采用人民幣作為海外投資結算貨幣,一來絲毫不影響以投資促出口的功能,二來有利于人民幣國際化。如果海外投資主動權較多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并購領域率先突破人民幣國際化,由此鼓勵對華出口國選擇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或投資貨幣,那么中國人民幣就可以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時,中國企業在進行海外并購時,就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主動權和談判籌碼。所以,條件成熟的企業,就應當多用人民幣進行海外并購。
嚴密防范海外并購風險。在當前多國貿易保護發難中國企業的形勢下,如何防范諸如國家風險、技術風險、資產風險、勞工風險、稅收以及環保風險等各 種海外并購風險,已成為海外并購企業亟待解決的新課題。在當前形勢下,國家風險可能上升并演化為海外并購企業的主要風險。因為,國家風險屬于系統性風險,隨意性大且不可預測,是企業不能把握的,尤其是有些國家政府言行不一,這些風險一旦出現,給企業帶來的損失會很大。所以,應通過運用“四體聯動機制”,加強企業海外并購信用風險管理等措施,嚴密防范海外并購風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