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保增長到促轉變 中國經濟迎來“轉變之年”
中廣網北京2月21日消息 (記者季蘇平王嫻)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04分報道,從去年“保增長”為首要任務,到今年“促轉變”為發展重點,政策思路的調整凸顯中國在應對危機 中力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決心。細心的與會者發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一例外的出現在了財政部、國家統計局、審計署這些與宏觀經濟息息相關的部門的工作 報告中。
2010年“促轉變”為我們展現的圖景將是更加快速、高效、環保、公平的經濟發展,能否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成功實現這次新的轉型。
為什么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在這時候變得如此迫切?國務院政策研究室李培育說,過去世界歷次經濟危機發生以后,都會帶來一個經濟結構的大調整、大變革。
李培育: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應該順應這個變化的趨勢,這里面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經濟發展方式“三高一低”的弊端更加突顯。我國的傳統經濟發展方式一直存在著高消 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問題,發展不平衡。以鋼鐵行業為例,2009年68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產量同比增長11.27%,銷售收入卻同比下降 10.14%,利潤也下降33.62%。綜合判斷國際國內經濟形勢,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
中央黨校辛明:我們突然發現,辛辛苦苦生產了大量便宜的產品賣給國外,結果國外不僅不領情,還說傾銷。現在又老拿人民幣的匯率來做文章,在這么一種狀況下,過去這種發展方式不是我們想不想轉的問題,而是我們不轉變都沒有辦法了。
實際上,早在15年前,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就開始頻頻出現于我國的各種關鍵文件和媒體報端。但是15年 過去了,我們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并不盡如人意。國家統計局長馬建堂說,GDP至上的思想在我們實際經濟活動當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馬建堂:當今而 言,我們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上,我真的不愿意看到出現那種在GDP數據上互相攀比,左顧右盼的現象。
2010年被稱為“轉變之年”,然而轉變涵蓋的內容卻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歸納了轉變中的三條主要脈絡:
巴曙松:第一就是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出口帶動,轉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到后危機時代主要的是 需求變成主要資源,誰有需求誰就有發展的主動權。從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的協調帶動,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的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 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這有助于構建一個可持續的增長動力結構。
任何變化都會帶來陣痛,這就是社會發展需要付出的代價。不過,在巴蜀松看來,從2009年開始的“轉變”,在2010年底將初見成效:
巴曙松:應該預計2010年的調結構、轉發展方式應該會有顯著的加快。外部形勢、內部形勢,包括積累的已經發展的這些成果來說,都為這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提供了一個可能。
就在中國農歷新年期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奧利維爾·布蘭查德表示,2009年中 國在促進轉變方面可圈可點,特別是企業利潤分配以及金融流通領域采取的改革措施將會讓普通百姓享受到更多的經濟發展成果,從而形成收入增長、擴大消費、促 進經濟,再推動收入增長的良性循環。
辛明:今天的中國不僅要注意通過發展把這個蛋糕做大,還要通過努力把這個蛋糕切的更加公平。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