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黃金價格的三大因素
春節期間,倫敦金從1090美元/盎司上漲到1120美元/盎司,盡管節后一周出現反復,但漲幅依然保持。整個二月,金價從底部至今有近80美元/盎司的漲幅。綜合各個相關市場的走勢,黃金近期出現了受大宗商品引導、美元走勢和黃金自身供需支撐三因素的影響,金價變化更趨復雜性。而這三因素究竟在黃金價格影響上呈現怎樣的主次邏輯關系呢?筆者做以下分析。
首先,就中長期影響而言,商品和美元的負相關關系,是貨幣價值尺度功能所決定的,但短期內背離常常出現。比如,中美兩國的“升息熱身”并未出現實質的利空效果。這主要是因為,市場在對經濟復蘇確認進行肯定(貨幣緊縮本身是對經濟逐漸向好的一種肯定)。但短期的背離不影響長期的負相關關系,一組數據可以印證我們的邏輯:以2002—2008年倫敦金下午定盤價和美元指數,以及倫敦金下午定盤價和NYMEX原油現貨月連續數據進行相關性統計,結果分別為- 91%、+87%。判斷商品,美元的趨勢肯定重要。那么,升息會不會影響美元的趨勢?
在2002—2008年的經濟周期變化中,2004年6月—2006年6月,美聯儲連續17次升息,利率從1%調升到5.25%。在此期間及其前后,我們發現美元指數呈現80—93的區間振蕩,以及進入2007年后的繼續下跌走勢。基于此,我們可以做出的理性預期是,美元很可能也在整個升息過程中保持振蕩偏弱的格局,而當前的強勢,更多的是“升息熱身”階段中的套息回流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催生的避險回流。但這兩種回流,將在正式出現升息后,隨著經濟穩定的復蘇而減少。
其次,市場再次對IMF售金做出利多反映也在情理之中。很明顯,央行在國際黃金供需中的角色,已經從出售黃金轉變為購買黃金。世界黃金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全年,全球黃金供應上,央行售金量(凈售金)僅為44噸,創出了歷史性的低點。其中,國際層面普遍關注的新興國家“金磚四國”近年來黃金儲備量逐漸增加,并且這種增加的趨勢還可能維持,原因在于黃金儲備比例依然較低。而在全球經濟復蘇的大環境下新興國家依然是經濟增長的亮點,其依然存在調整儲備 結構的意愿和條件。這種情況下,顯然市場對售金不予理會,因為不難預期央行還將是這些IMF售金的購買方,果然市場再度對中國購金做出預期。
主要國家央行黃金儲備
不過,全球黃金的整體供需結構的變化,需要我們引起警惕。2009年全球黃金的供應剩余為近年來的最高水平(當年供應大于消費504噸),其中礦產金和再生金供應大幅增加,而黃金的非投資需求由于價格的攀升進一步萎縮。綜合整體的供需結構來看,供應的增加和非投資需求的萎縮,并不支持黃金價格繼續攀升。
最后,我們要理清三因素對黃金價格影響的主次邏輯關系。本質上,黃金的價格在今后更多地依賴于商品整體趨勢的方向,這個方向基于兩種通脹:一個是2008—2009年寬松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下,沉淀的貨幣型通貨膨脹(這種貨幣型通貨膨脹主導美元匯率的中長期趨勢即貶值);另一個是經濟穩定復蘇后,呈現的增長型通貨膨脹(經濟復蘇給商品帶來的消費增加而引起的商品價格上漲,將由于黃金的非滅失性,在黃金價格表現上不明顯)。同時隨著經濟的復蘇,黃金非消費型商品的屬性愈加明顯,大大降低了其投資的價值。再加上已經在2009年供需結構上呈現的供應過剩,整體黃金的上漲幅度將小于主要大宗原材料的上漲幅度,這一特點也在2002—2008年的周期中出現過,期間黃金和原油的比價持續走低。
全球黃金供需平衡表
短期因素對于市場的影響,規律性已經愈發難以把握,但如果從宏觀層面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來把握市場,方向和邏輯還是比較清晰的。對于黃金而言,上漲還是今后的主基調,但就收益風險比而言,將明顯落后于一般商品。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