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沒有被低估 世行測算“失誤”
近年來,中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外匯儲備量持續增加,幾乎成為美國指責中國“刻意”壓低人民幣匯率的最大“罪證”。但是否因此就能認為人民幣真的被低估了呢?
“均衡匯率”在哪里?
“一般來說會用'均衡匯率’來衡量匯率水平的合理程度,有許多不同經濟模型的研究方法,測算結果也有較大差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 丁志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首先,匯率決定模型是一個中長期的概念,指的是未來匯率發展水平的趨勢,比如測算結果低估10%并不等于 要立馬升值10%。”
“其次,短期衡量匯率是否低估也會看國際收支的失衡程度。”丁志杰接著說,“為了應對金融危機,一年半來人民幣匯率對美元相對穩定,但去年以來 中國貿易順差顯著下降,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下降3個百分點,預計2010年也可能進一步下降。所以,匯率并不是解決國際收支平衡的根本途徑和工 具。”
當被問及人民幣匯率是否被低估時,丁志杰表示,中、美經濟發展程度不同,人民幣匯率“有一定失衡,但沒有想象的那么大”。
世行的“失誤”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系副教授楊長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幾番強調:“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說人民幣沒有被低估!”
“運用最廣的計算匯率水平合理性標準是'購買力平價’理論,也就是貨幣的購買力決定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2005年世界銀行發布的購買力平價是 人民幣對美元1:2,但當時官方利率是1:8,折算低估系數0.25,即人民幣匯率僅為合理水平的四分之一,導致很多人認為人民幣被嚴重低估。”楊長江 說,“但實際上世界大多數國家貨幣低估情況也很嚴重,尤其亞非拉發展中國家,那么到底是各國都在'操控匯率’,還是有一定的經濟規律?”
楊長江說,事實上背后“隱藏”的是匯率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的一致關系,即發達國家物價高,貨幣低估相對低,而發展中國家物價低,貨幣低估相對高,也就是經濟學中的“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
有意思的是,2008年初,世界銀行又發布了最新的人民幣購買力平價測算結果,承認之前的測算“弄錯了”,因為此前的研究只在廣東和香港兩地進 行商品取樣和測算,顯然不能代表整個中國的價格狀況。而這一次世行在中國十幾個城市取樣的測算結果,是人民幣對美元1:3.4,當時的市場匯率則為 1:6.8,低估系數恰好是0.5左右。而當時中高收入國家貨幣的低估系數約0.47,人民幣匯率實際上已經超越了這些中高收入國家。
“換句話說,人民幣升值程度已經超越了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匹配程度。”楊長江表示,“所以,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對人民幣低估的言論說'不’!”
低估讓中國受益的錯覺
分析師指出,匯率非但不是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的“良方”,所謂的人民幣低估讓中國全方位受益也是“錯覺”。因為大舉出口帶來的人民幣流動性泛濫和外匯占款增加,并非加息以收緊國內銀根所能解決,貨幣政策的制定壓力也隨之加大。
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幼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匯率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對本國如此,對他國也如此。就算人民幣匯率被低估, 一方面促進了出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進口成本,從投資角度看,低估的匯率還會直接降低外商對華直接投資的成本,那么說到底外方進口方和消費者也是獲益者。 所以匯率絕不只與進出口貿易相關,國際貿易平衡不是衡量一國匯率水平合理程度的唯一標準。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則對本報記者說,應該實行更加靈活的人民幣匯率政策,這對解決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很有好處,如果人民幣不升值,貿易順差加大會不得不增加貨幣供應,從而對通脹風險“火上澆油”。
“人民幣匯率合理水平的標準應該是市場,匯率只是一種價格,市場決定的價格才是合理的。”他如是說。人民幣匯率水平的走向和背后主線,無疑與中國經濟結構和矛盾有關。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