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月逆差或成定局 告別70個月順差
陳德銘2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他個人預計今年3月份中國的貿易可能會出現逆差。此言的背景是,自2004年5月,中國外貿已經持續了70個月的順差。與此同時,中國面臨人民幣匯率升值的巨大壓力。
如果本月出現逆差,是偶然還是必然?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燕生對此未做正面回答。但他以近年來月度進出口數據為例說,2009年10月份以來的貿易順差分別為240億美元、191億美元、184億美元、142億美元、76億美元,確實有逐月下降趨勢。
張燕生分析,出口是外需的函數,進口是內需的函數,目前中國內需形勢好于外需,當然導致進口的增長形勢要好于出口。
“考慮到再庫存過程的結束,(進口增加更快)這一趨勢在下半年會表現更明顯。”張燕生表示。
中國經濟先于其他國家出現復蘇,導致國內需求旺盛。從進口采購單上看,表現明顯的是鐵礦石、有色金屬、原油等大宗商品,需求增大的同時價格飆升,使得進口產品總價增長迅速。
“這個逆差是特殊歷史階段出現的,所以可能短期存在,到今年下半年或明年,世界經濟完全復蘇了,(逆差)就不會持續了。”對外經貿大學中美經貿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告訴本報記者。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也認為,如果3月份真的出現逆差,那應該是個案。“我們有些大宗商品貿易,總體來看,中國在未來十年八年內將繼續保持順差。”
“匯率決定外貿論”站不住腳
近期,有些國家指責中國壓低人民幣匯率來獲得貿易順差的聲音越來越刺耳。
對此陳德銘引用了一組數據:2005年至2008年,人民幣匯率升值約20%,中國貿易順差不降反升;2009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中國貿易順差反而大幅下降了34.2%。陳德銘由此強調,一國本幣升值對調節貿易收支的作用有限。
周世儉分析,美國的貿易逆差,主要是由其自身的資源型產品逆差、消費型產品逆差及競爭型產品逆差導致的。即便人民幣大幅升值,也解決不了美國目前的貿易逆差問題。
“一個國家的貿易逆差或順差是一種貿易行為、市場行為,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不是由匯率決定的。”周世儉說。
馬宇認為,中國出現逆差可以說是個好事。進口的增加一方面可以使市場充分競爭,同時也可以增加消費者福利。
他建議,政府應進一步放開進口限制,取消部分產品的壟斷經營,那樣更加有助于保持貿易的動態平衡。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