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復蘇冷熱不均 刺激政策退出比推出更難
隨著印度上周五宣布加息,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的退出潮流開始涌動。不過,中國有句古話:“上山難,下山更難”,用在經濟刺激政策上頗為恰當。現狀的確如此,退出要比當時決定出臺經濟刺激政策還要難。
去年4月是本輪經濟危機周期的轉折點,在G20倫敦峰會后,各經濟體推出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方案,促使本國經濟復蘇走向新的軌道。
一年過去了,G20的經濟復蘇情況卻截然不同:印度和中國是經濟復蘇的佼佼者。截至2010年3月的財政年度,印度經濟增長率為7.2%,預計 在4月份開始的2011財政年度,印度經濟增長率將達到8.5%。中國成功實現“保八”,經濟也在回穩,但通脹壓力不及印度。美國今年迄今的經濟數據總體 不錯,但美聯儲在今年2月突然上調貼現利率測試市場反應,暗示美國經濟只是初步回穩,未來表現有待觀察。日本和英國的經濟是千瘡百孔,反“退出”之道而行 之,在低息政策下量化寬松再加碼,日本央行向市場投放更多資金表明日本正面臨巨大的通縮壓力。
2010年6月,G20峰會將在加拿大召開,屆時“退出”將成為無法避免的一項議題,在如此情形之下,G20想找到一個退市的“平衡點”怕是很難的。
其實,具體到單個經濟體,對于退出的拿捏也不是那么容易。印度之所以果斷作出加息的決定,主要是因為通脹已經達到無法承受的程度——印度2月份指標通脹率接近10%。
談及通貨膨脹,很多經濟學家認為,溫和的通脹對經濟是有益的,有人甚至指出高通脹的兩大好處:一是,價格水平上升有望減低實際工資,從而變相達 到促進就業的效果;二是,可以減少債務,以美國為例,1946年美國國債規模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22%,然而經過之后十年平均通脹4%的蠶 食后,國債水平大減一半。
當下,各國在退出上難下決定恐怕更多的是政策風險上的考慮。各國寧愿冒通貨膨脹的風險,也不愿過早退出經濟刺激政策,顯然是不愿意重蹈日本的覆 轍。日本過去十年的經驗足以說明一切:應對通貨緊縮是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相對而言,通貨膨脹是一個已知數,有很多可靠的策略來借鑒。
事實上,“退出”絕不僅代表著艱難的政策抉擇,它更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對于宏觀經濟而言,“退出”意味著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依然持續,信貸市場正 逐步恢復正常。對于諸如筆者這類的普通工薪階層而言,“退出”可以阻止通脹暗地里蠶食工資的實質價值,換句話說,這相當于漲了工資。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