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面積13%土壤存污染 重金屬污染難治理
中國地質調查局實施的全國多目標區域地球化學調查顯示,我國土地質量總體狀況良好,達土壤環境質量一、二類標準占87%。但是,占國土面積13%土 壤存在污染,污染狀況不容忽視。南方以鎘、汞、鉛、砷等重金屬問題為主,在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地區頻發鎘、汞等重金屬中毒問題;而北方以高氟、高砷和低碘 等非金屬問題為主,在較多貧困農村和邊遠地帶受到砷、氟等地方病困擾。
中國地質調查局副主任奚小環在《生態地球化學:從調查實踐到應用理論系統工程》一文中指出,長江流域的重金屬主要來源于沱沱河大面積重金屬異常 和沿江有色金屬礦帶;城市及周邊地區汞、鉛等普遍存在,并在城市中心地帶形成異常富集區;各大湖泊呈現有害元素污染匯集趨勢,其中,鄱陽湖、洞庭湖、巢 湖、滇池等湖泊出現以鎘、鉛、汞、砷、硫等為主的污染,富營養化問題突出。
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懿說,我國大部分的重金屬污染來自于有色金屬的采選、冶煉及后期產品加工企業。重金屬污染生態環境后,修復的治理技術非常復 雜,成本也非常高。應將有色金屬礦、重金屬冶煉業、含鉛蓄電池業、皮革業、化學燃料等作為我國的防控行業;將具有潛在環境危害風險的排放企業作為重點防控 企業,將重點防控區域的人群作為體檢和診療工作的重點對象。
“還要對可能成為污染源的一些企業進行排查,做成一個地理信息系統,對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數量多少、可能發生事故的大小等,進行調查,列成名錄,做到心中有數。一旦出了問題,就能把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圍內進行治理,不至于造成大的環境損害。”中國工程院院士魏復盛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