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出口亟待實現由大轉強
數量拉動出口時代已結束 應加快開拓新興市場步伐 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國出口總值12016.7億美元,下降16%,凈出口自加入世貿組織以來首次對國內GDP增長產生負作用。可喜的是,目前我國出口形勢逐步好轉,去年全年出口規模超過德國位居世界第一。我國出口還存在什么問題,今后如何保持其可持續競爭力?日前,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中國海關總署副署長孫毅彪。 出口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記者:您怎么看待我國當前的出口形勢? 孫毅彪:雖然目前出口好轉,但應該看到,這得益于國家大規模財稅政策的刺激,也得益于危機中“土豆效應”催生的大量低端需求,當前出口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對發達經濟體市場的依賴程度依然偏高。2009年,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進程出現倒退,出口風險仍然高度集中。其中,歐美日發達市場占我國出口總值的46.2%。與此同時,我國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依然不足。 二是以數量擴張為主的粗放型出口模式仍未轉變。如今,我國提高國際市場份額長期依賴的低成本優勢已明顯減弱,2009年中國制造成本低廉度排名已從第4位降至第6位,墨西哥、印度、越南、俄羅斯和羅馬尼亞等我國主要競爭對手的制造成本均已低于我國。我國靠數量擴張拉動出口的高增長時代已一去難返。 三是我國企業在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領域明顯落后。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仍嚴重依賴“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2009年,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81.5%來自加工貿易。 四是新興產業和基礎產業中的高端產品出口仍未出現顯著突破,且產業布局不盡合理。 五是貿易保護主義盛行對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阻力日益增大。為遏制中國的快速崛起勢頭,近年來中國成為全球遭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最多的國家。截至2009年11月底,年內19個國家對我國發起103起貿易救濟調查,金額達117億美元,其中美國實施的50宗貿易救濟案中,一半以上針對中國。 轉變考量出口的傳統思路 記者:在當前全球產業格局調整的關鍵階段,如何保持我國出口的可持續競爭力? 孫毅彪:鞏固并提高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積極推進技術升級,調整出口結構,已是我國保持出口可持續競爭力,實現出口由大轉強的戰略選擇。 為此,我們要及時轉變考量出口實力的傳統思路,從單純關注出口增速轉向兼顧國際市場份額的研究,加強對我國產品國際市場份額變動的跟蹤與監測力度,對主要出口產品在主要市場所占份額下降時能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研究制定有針對性的出口扶持鼓勵措施。 同時,要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對新興市場的開拓步伐。新興發展中國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要搶抓全球經濟減速、發達國家從發展中國家撤資的有利時機,利用我國的技術和資金優勢,發展以開拓對方市場為目標的對外直接投資,以投資帶動出口貿易。要通過到國外組織各種商貿交流,選擇境外加工貿易、對外承包工程等形式,為我國產品開拓新興市場搭建橋梁并提供政策以及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優惠等金融支持。 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升級 記者:目前,我國出口中面臨來自海外市場的壓力是什么,如何應對? 孫毅彪:當前,全球經濟已逐步度過金融危機的恐慌而進入緩慢復蘇階段。但在后危機時代,主要發達國家儲蓄率提高,消費需求減少將成為必然趨勢,還有貿易保護、人民幣匯率爭端日趨尖銳。更加引以關注的是,因實體經濟重新獲得發達國家重視,今后一段時期內我國不僅在低端制造領域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競爭加劇,在機電制造領域也將面臨發達國家的擠壓。 壓力中也蘊藏有機遇。金融危機沖擊后,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發達國家技術出口管制有所松動;一些擁有核心技術的歐美企業在此次危機中陷入困境,需要通過并購、注資等手段度過危機。我國應充分利用當前提升制造技術的難得機遇,加強與發達國家的政府間磋商,爭取更大的技術吸收空間;通過合理降低進口關稅、提供優惠信貸、給予國內稅收減免等有針對性的財稅政策,吸引高質量外國直接投資,增加符合低碳經濟要求的高精尖技術設備進口。 其次,中小企業是經濟體系中最具活力和增長潛力的組成部分,2009年我國年出口規模在500萬美元以下的中小企業占出口企業總數的85.6%,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升級成為現今我國調整出口產業結構的關鍵。當前我國應盡快建立完善公共型科技服務中介體系,提供多元化技術融資服務和支持,解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資金困境;建立免費技術展示和技術交易平臺,推進創新技術成果產業化;通過組織參加國內外技術展會等形式,為中小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機遇。 還有,要加快推進產業梯度轉移,形成沿海地區和內陸地區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出口產業格局。以區域經濟發展規劃為依托,促進技術跨區域流動共享,合理利用東中西各地區的差異化資源稟賦,推進我國出口產業轉移和調整。 最后,還要積極應對國際貿易保護,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完善和豐富政府引導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服務手段。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