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腦控制未來電腦 滑鼠鍵盤或成歷史
人腦控制未來電腦 滑鼠鍵盤或成歷史
從個人電腦發展之初,滑鼠就形同人腦與電腦之間的溝通橋梁。然而,隨著科技的進步,新的概念和產品提供革命性的方法,改變人腦與電腦的互動方式。滑鼠、甚 至鍵盤,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歷史。
據LiveScience.com網站報導,有5種新的技術,可能改變我們操控電腦的方式:
多點觸控(Multi-touch)
這種技術讓使用者可以利用簡單的手勢,輸入復雜的指令。眾所周知的例子是用兩指捏iPhone手機的熒幕,就能將畫面拉近;或用兩指碰擦熒幕,就能 瀏覽網頁。
一般電腦如果具有這種多點觸控技術,可以加快指令的輸入速度,畢竟多根手指勝過一個滑鼠游標。
但有兩個問題亟待克服。第一、使用者如果長時間觸碰熒幕,會感覺不舒服;第二、當使用者觸碰熒幕時,會擋住自己的視線。
有一種稱為“10/GUI”的觸控墊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當使用者將手放在這種觸控墊上時,電腦熒幕會顯示10個透明的小圓圈,代表使用者的10根手 指頭。當使用者按壓并移動某些數量的指頭時,可以開啟選單、移動視窗或下其它指令。
手勢感應(Gesture sensing)
近年來,日本任天堂的Wii游戲機使這種技術炙手可熱,很多游戲開發廠商紛紛仿效。這種技術能使動作在三維空間呈現。
位于洛杉磯的歐布龍公司(Oblong Industries)開發出一種名為“g-speak”的作業環境。使用者戴上特殊手套,站在固定于墻上的大型熒幕和桌上監視器前面,透過一系列類似交 通警察和手槍射擊的手勢,可以將熒幕上的圖像和資料移動到另一個熒幕上。
該公司首席策略長瑞夏爾(Christian Rishel)表示,這種介面使人們可以快速篩選大量資料。早期使用這種昂貴介面的機構包括軍事和石油公司,但他認為在5至10年內,所有公司都會采用這 種技術的某種形式。
瑞夏爾認為,這種技術使人腦與電腦的互動超越二維電腦熒幕,讓花用在電腦的時間更有效率、有更高的報酬率、而且更像體育活動。
聲音辨識(Voice recognition)
聲音辨識的概念已經衍生了幾十年,在市面上也有相當多的軟體出售。這些產品大多是用以取代傳統打字的聲音輸入法,速度上快了大約三倍。
龍公司(Dragon)已經開發出可以讓使用者百分之百控制電腦的聲控法,使無法操作傳統鍵盤的殘障人士也能使用電腦。
舉例來說,當使用者說“瀏覽網站”時,就能開啟瀏覽器,讓使用者選擇網頁連結。該公司總經理指出,這種語言介面相當彈性,而且幾乎無所不能,它的能 力完全超越滑鼠之類的傳統裝置。
眼球追蹤(Eye-tracking)
所謂眼球追蹤技術,是利用高解析度的照相機和看不見的紅外線光源,偵測使用者眼視何處。
這種技術已被證實對科學上和廣告上的研究有所幫助。但在日常生活的電腦應用上,眼球追蹤技術大多用以協助殘障者,而且目前價格昂貴。
一種名為“GUIDe”(Gaze-enhanced User Interface Design)的研究計劃將眼球追蹤技術推廣至一般大眾。它開發的“EyePoint”軟體允許使用者將雙手放置在特殊的鍵盤上用以輸入,這種鍵盤的主要 輸入裝置類似滑鼠。
當使用者雙眼注視熒幕的某個點時,那個部分就會放大,使用者可以按壓鍵盤,讓程式繼續執行。
曾經主導這項研究計劃的庫馬爾(Manu Kumar)說,與傳統滑鼠相比,使用“EyePoint”技術比較不會造成手腕肌肉扭傷,但這種“注視再點擊”的方法有稍微高一點的錯誤率。
庫馬爾相信這種技術可以發展至完全取代滑鼠,但成本仍是推廣這種技術的最大障礙。
人機介面(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這種“腦袋一想,電腦就去做”的方法是人腦控制電腦的終極手段,它將腦電波翻譯成指令,在電腦熒幕或機器裝置上運作。
如同聲音辨識一樣,人機介面這種方法也能幫助身心障礙者使用電腦。
但這種方法的主要問題是,若要從大腦獲得清晰的訊息,必須在體內植入電極,這容易造成感染、身體排斥或傷疤等問題。
然而,其它非植入式的偵測腦波方式,例如在頭皮上戴著裝有電極的頭套,最近有顯著的發展。
最近,古格科技公司(Guger Technologies)推出一種名為“Intendix”的裝置,讓使用者利用腦波控制電腦拼字,可協助病患與他人溝通。“Intendix”在使用 時,熒幕上的虛擬鍵盤會閃爍數字和字母,當你希望哪個變亮,這種裝置在接收到腦波的訊息后,就會選擇該數字或字母。
對于健康的人來說,這種拼字速度太慢。而這種裝置的另一個缺點是成本不低。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