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預測:二季度CPI超3% 專家建議收緊貨幣政策
核心提示:多家機構預計,考慮到目前經濟在高位運行,通脹壓力顯著等因素,國家需要改變相對寬松的調控政策。現任央行貨幣委員會委員周其仁、李稻葵等人建議,可動用匯率和利率手段,解決目前通脹壓力加大,尤其是資產價格上升的問題。
4月25日,在北大“CCER 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上公布的預測數字顯示,23家機構預測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平均數超過3.1%,超過國家確定的3%調控目標。而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預測更高,二季度CPI有望超過3.8%,全年達到3.7%。
多家機構預計,目前考慮到經濟在高位運行,通脹壓力顯著的因素,國家需要改變目前的相對寬松的調控政策。現任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的周其仁、李稻葵,以及前任委員余永定等人建議,國家可以動用匯率和利率手段,以解決目前通脹壓力加大,尤其是資產價格上升的問題。
根據當日公布的預測報告,23家預測報告其中有16家預計2季度的CPI漲幅將超過3%。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認為,預計全年的物價漲幅在3.5%左右,單月的漲幅有可能超過5%。這種情況與2004年類似,即總需求比較大,這導致價格上行的壓力比較大。
這反映在國際上,則是過高的原材料與資源進口需求,導致進口大宗商品價格漲幅遠超出口價格,貿易條件急劇惡化(進口產品價格漲幅與出口價格漲幅 比值)。今年一季度,進口產品價格同比上升15.5%,出口價格下降3.2%,結果導致貿易條件同比下降16.2%。中國出口少得104億美元,進口多花 404億美元,合計508億美元,或3468億元人民幣,相當于GDP的4.3%。
按GDP包含14%的固定資產折舊計算,進出口價格損失相當于國民收入的4.9%。宋國青認為,這是一個需要引起警惕的數字。
國內的通脹壓力則表現在資產價格快速上升。比如盡管國家出臺了抑制房價進一步上升的措施,但是政策主要是從抑制需求的角度出發,沒有增加房地產供給,所以調控的結果仍將是“只有不愿意賣的房子,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
余永定認為,目前物價上升壓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貿易順差過大,導致央行不得不大量發行基礎貨幣,來對沖外匯,進而導致人民幣發行過大, 而過量的貨幣發行,不是表現為通脹(CPI),就是表現為資產泡沫。“隨著出口形勢好轉,新的貿易順差增加問題再次出現。”余永定說。
余永定表示,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中國在保增長的同時,結構問題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根源。超低利率必然導致資源誤配,這也是引發近期資產價格過快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
周其仁也認為改善結構問題應將貨幣視為“牛鼻子”,他建議將穩定匯率目標和穩定通脹目標(幣值穩定)兩項功能分開,將防范通脹放在第一位。
宋國青則主張利用利率來平抑當前國內過快增長的需求,進而打壓國際被抬高的鐵礦石、石油進口價格。
宋國青判斷,考慮到目前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達到10%,存、貸款利率提高不會對經濟有很大影響,因此利率作為調控總需求的一個手段,可以盡快動用。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