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發改委宣布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上調320元。此后,國際油價一度上行,雖然近幾日有多下挫,但截至5月5日,迪拜、DTD布倫特、辛塔三種原油平均價為84.241美元/桶,與基準22日均價79.378美元/桶相比,變化率為6.13%。
有分析師認為,按照此前調價經驗,目前4%條件已滿足,5月中旬國內成品油價格上調窗口將再度打開。
但中石油(11.04,-0.27,-2.39%)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劉克雨曾對記者表示,“可以調整,也意味著可以不調整,這需要決策者從全局來考慮。”
事實上,在上次調價后,國內成品油已經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
中國化工網分析師李宏告訴記者,“在4月14日成品油零售價上調后,中間商完成了一輪補貨。雖然目前成品油需求向好,地煉的開工率上升,但油品市場卻有些供大于求。”
但即使如此,兩大集團和地煉廠商卻已經開始推高成品油批發價。
一位長期觀察成品油價格走勢的人士告訴記者,“根據以前的規律,一般兩大集團和地煉廠商在成品油零售價調整之前,批發價就會提前漲到位。等到正式調價時,批發價的上漲也就只是一個形式。”
有媒體報道稱,華北、西南、沿江等多個地區的成品油批發價繼續上漲。其中,北京地區兩大石油公司國標零號柴油的批發價繼續上漲20元/噸,河南、浙江93號汽油批發價上漲100元/噸。此外地方煉油廠批發價也持續上漲,陜西地方煉油廠93號、97號汽油和零號柴油批發價上漲幅度為145-150元/噸。
“這幾天地煉市場批發價也在漲價,每天的漲幅30-100元左右。”李宏說。
這與4月14日成品油零售價上調前的情景頗為類似。
根據成品油價格管理辦法,國家并沒有限制成品油批發價,但是國家規定成品油最高零售價,并規定批零差價之間至少要有300元/噸的差價空間,所以實際上意味著成品油批發價有一個最高限制。
當時,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普漲已經逼近甚至達到了上限。在強烈的調價預期下,國內汽、柴油批發價持續上漲,東北、西北等地區汽柴油批發和零售價格已接近到位價。其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此前已將0號柴油和93號油價格分別上推至6790-6820元/噸、7530元/噸。
“從中遠期來看,國際油價的上漲預期依然強烈,這也是批發價上漲的原因之一。”李宏說。
降價出口?
但在國內成品油批發價沖擊上限之時,中石化的成品油出口價卻開始“打折”。
有消息稱,3月國內汽油、柴油的出口價約為5012元/噸和4644元/噸。但沈陽、北京、上海及廣州四個地區93號汽油掛牌最高零售價為每噸8666元-9137元。
對此,中石化表示,因為海關統計的金額和數量計算的成品油平均出口價格為不含稅價格,和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不具有可比性。
中石化有關負責人認為,這種比較存在偏差。北京、上海、廣州三市執行的地方標準相當于歐IV,而中石化出口的產品相當于歐III或以下。另外,國內成品油價格有出廠價與零售價之分。國家規定的兩者價差每噸為800元。若要對比成品油出口與供應國內市場的效益差異,不能用出口價與零售價相比,而應該與剔除相關稅費后的國內出廠價相比。
上述人士還稱,國內外兩種油品價格的計價期不同。由于國際油價近期一直處于震蕩上行階段,用3月份的出口價格跟當前的價格相比,目前對應的市場價格應該更高一些。國內市場4月的93號汽油較3月每噸上漲約190元,0號柴油4月較3月每噸上漲約180元。事實上,成品油平均出口價格與國內剔除相關稅費的出廠價相比,價格大體相當或略高一些。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國內銷售的成品油價格包含了增值稅、消費稅以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約占整個零售價格的30%以上,而成品油平均出口價格不包括這些。
但有評論認為,即便扣除國內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等約占整個零售價格30%以上的相關稅費,出口的汽柴油價格也要比國內稅前汽柴油零售價折讓8%到12%左右。
有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中石化煉油產能巨大,已經突破了2億噸。在國內市場呈現供大于求的情況下,中石化不得不通過出口來消化產能和前期形成的庫存。在這種情況下,靈活的價格更能幫助其實現銷售目標。”
此前,曾有消息稱中石化在3月份推出了出口成品油價格補貼政策,旗下煉廠每出口1噸成品油補貼130元,但記者未能從中石化處獲得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