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憲,1920年生,著名化學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主持開展對稀土量子化學和稀土化合物規律性的研究,曾參加制定稀土發展規劃,主持成立北京大學稀土化學研究中心和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其“串級萃取理論”,把我國稀土萃取分離理論和工藝提高到國際領先水平。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
近日,國內某知名財經網站披露,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10月20日出席“2009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時發表演講指出,中國對稀土和鎢、銻等優勢礦產開采實行總量控制,并暫停受理稀土和鎢、銻探礦權、采礦權申請。
此前,中國稀土走私、廉價出口、回收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以及相對應的限制出口配額、實行行業結盟和產業規劃等舉措,已引起國內外關注。
被譽為中國“稀土之父”并榮膺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徐光憲,2005、2006年曾兩次上書國務院,緊急呼吁保護白云鄂博礦釷和稀土資源,避免黃河和包頭受放射性污染,國務院領導予以批示。
10月20日,在香山科學會議做公開發言時,徐光憲院士再一次提出,要用10億美元外匯儲備,建立稀土和釷的戰略儲備,控制生產和冶煉總量,并重點支持包鋼稀土、五礦集團、江西銅業主導產業發展。
10月26日,年近90歲的徐光憲院士就此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我國的戰略元素儲備制度尚未建立
中國經濟時報:您一直提議建立稀土和釷的戰略儲備,您最近在香山科學會議上說,“稀土產品的收購儲存制度未落實,主要問題是資金不到位”。主要是哪些資金沒有落實?
徐光憲:美國國防部和日本防衛廳都有戰略元素儲備制度,規定35種元素為戰略元素,包括鈾、釷、钚、鋰、鋯、鉿、鈮、鉭以及除Pm以外的16種稀土元素。法律規定國家要有一定的儲備量,以免戰爭時受制于人。目前鈾、钚、鋯、鉿等國防部和核工業部已有儲備。
我們國家稀土和釷的戰略資源儲備制度根本就沒有建立,還不是資金的問題。現在市場上稀土價格很低,我國的外匯儲備很多,所以我希望國家用10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收購稀土,把它儲備起來。這樣既能儲備戰略資源,也能避免外匯貶值保證外匯安全。
2006年國務院領導批示要把稀土產量限制在8萬噸之后,當年稀土價格就上漲了1—3倍,2007年也繼續維持在高位,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價格下跌了。2008年降價的主要原因是1995-2005的十年間,我們以很低的價格出口高純優質稀土55億美元,損失至少55億美元,使日本和韓國等國在低價的時候,儲備了20年的稀土,所以因國務院領導的批示,國土資源部限產以后,2006-2007年價格上漲,到2008年時,趁金融危機,他們就可以不買了。我們是稀土資源大國,但是沒有定價權。
所以,我們要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制度,保證能維持價格。現在稀土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比如節能燈、利用風電的發電機等高新技術和軍事上定向的精確瞄準都非用稀土不可。過兩年,國外的儲備用完了,還是要買,到時候我們就掌握了定價權。英國的泰晤士報認為中國掌控世界未來技術的鑰匙,日本也非常害怕中國控制稀土。
中國經濟時報:把稀土資源儲備起來,會不會不利于市場競爭?國內稀土應用者怎么辦?
徐光憲:國內依然可以用啊。現在提高了價格以后,一些下游產業,像是手機、電腦,都能夠分擔成本,因為其實用得都很少。現在稀土產量又提高了,供過于求,是價格下降的主要原因。
稀土資源非常寶貴,特別像是南方五省,都是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150萬噸,現在已經開采掉了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如果再不加以保護,按照現在的開采速度,10年就開采完了。到時候,我們就需要向美國和日本買,他們可能會以上百倍、上千倍的價格賣給我們。
老問題依然無解
中國經濟時報:2005年,您和其他14位院士在提交給國務院的《關于保護白云鄂博礦釷和稀土資源,避免黃河和包頭受放射性污染的緊急呼吁》中,提到包頭稀土利用率只有10%,釷的利用率為零,現在利用率依然沒有提高嗎?
徐光憲:包頭主東礦還是作為鐵礦在開采,每年的開采量仍然大于1000萬噸,其中含稀土50萬噸,但世界市場不需要那么多稀土,所以只利用10%,浪費10%,其余80%進入尾礦壩。釷的利用率為零,而且污染環境。這個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
中國經濟時報:您當時還建議國土資源部收取白云鄂博礦開采費,按照開采礦石量計費,而不要按每平方公里收費,是出于什么考慮?
徐光憲:主要是這樣,白云鄂博主礦和東礦稀土分布集中,平均品位有5%,西礦相對要分散,可能1%都不到。目前主礦和東礦占地3平方公里,由包鋼公司開采,如果按每平方公里計算,每年向國家繳納開采費1500萬元,而西礦占地42平方公里,每年要交納 2.1億元,交費更多,但是采礦不多,劃不來。這也是包鋼不愿開采西礦的原因之一。如果按開采礦石量計費,比如每年開采1000萬噸,交納1500萬元。這樣不必增加開采費,包鋼就可以開采西礦代替主東礦。
現在主東礦還剩下3億噸礦石,如果繼續每年開采1000萬噸,不到30年后就要采完。現在稀土利用率只有10%,大量寶貴的稀土、釷和鈮都浪費了。所以我希望能有一個規劃,能不能用3到5年的時間,讓主東礦的開采慢慢地停下來?
這可以通過什么方法做到呢?首先是提高鐵礦回收率,現在我們的回收率是70%,可以通過串級選礦的辦法,提高到90%。現在包鋼的馬鵬起高工(原包鋼集團分管稀土的總工程師)已經做成功了,所以是可以做到的。這樣每年就可以少采200萬噸。另外就是,多開采西礦。
另外還有一個,主東礦封存起來,就可以沒有尾礦了。現在主東礦的尾礦壩是一個人工懸湖,有12平方公里大,比北大和清華校舍加起來的兩倍還要大,圍墻高35米,而且每年提高0.9米。大量的水和礦粉排進去,每年要排1000萬立方米左右。這樣一個懸湖是很危險的,一旦潰堤,整個包頭就都淹了,那就不得了了。而且還有放射性污染。
所以我希望這個尾礦壩不用了,把水經過處理以后放掉,再在礦粉上加上土,可以種莊稼,還能恢復植被,事實上又成一座礦山了。
中國經濟時報:您當時建議國家撥付500萬至1000萬元,用于提高選礦收率的研發、釷資源戰略儲備、環境治理和保護尾礦壩的研究和采取措施。有撥款嗎?
徐光憲:沒有。
中國經濟時報:我看您香山會議上提的很多建議,也是2005年上書時的建議,當時的那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嗎?
徐光憲: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 那時候國務院領導批示以后,價格漲上去了,但是現在又回落了,主要還是因為老問題。1985年到現在,物價都漲了很多。現在稀土的價格是1985年的水平,不合理。從1995年到2005年,因為廉價出口稀土,國家外匯基本上每年要損失5億—6億美元,10年間至少損失了50億美元。
新決策要再進一步
中國經濟時報:有一個新的消息,報道國土資源部提出暫停受理稀土資源采礦權申請。您是什么看法?
徐光憲:這個很好啊。但是已經在開采的,還要控制產量。所以還要進一步。
中國經濟時報:現在提出要建立行業協會,進行行業整合,您怎么看?
徐光憲:進行行業整合,好!其實包鋼也希望儲備稀土,但是需要國家作為后盾,儲備稀土,提高價格。
現在說要由北方的包鋼稀土、南方的五礦集團和江西銅業牽頭,進行產業規劃,我覺得這個很好。我是特別希望能由大的企業牽頭,實現規模化。稀土行業,整個歐洲只有法國一家稀土分離廠,但是中國有七八十家。中國的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重復建設的情況。
中國經濟時報: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什么?
徐光憲:這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一些科學家認為,自己的科研經費來自于國家,所以科研成果也就無償地提供給國有企業。當時的規劃是,只在包頭稀土三廠、上海躍龍化工廠、珠江冶煉廠三個國營稀土大廠推廣分離技術,因此當時稀土行業成本很低,利潤很大,一些地方企業和私營企業也開始建廠。那時國企不太活兒,而地方企業和私營企業給的工資很高,就把一些高級工程師挖走了。這樣,技術也都帶過去了。
一些政府和企業不太有遠見,也不太愿意在科研上投資,主要是仿效,這對科研有不利的影響。所以還要注意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 歐陽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