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100年“二次探底”不過4次
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在日前舉辦的“2010中國金融衍生品投資峰會”上表示,由于企業的投資信心逐漸恢復,加上在國際金融危機后新興市場經濟的強勁表現,雖然全球經濟在下半年會經歷下滑,但不會出現二次探底。
陶冬認為,今年企業投資的正常化可能會超出市場的預期。在國際金融危機后,大多數企業先后都經歷了去庫存化的過程,大幅削減了開支,其較為普遍 的市場心態就是“現金為王”。但到目前這種極端的心態已經有了大幅改觀。在陶冬看來,雖然目前企業的投資仍未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但是企業的投資行為已經 在逐漸走向正常化,企業投資的改善將會有效拉動經濟的復蘇。
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格局的變化,新興市場經濟發展也將帶動全球經濟復蘇。陶冬表示,在危機中,各界都在關注發達國家的債務出現了大幅度的上 升,但同樣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了三分之二的新興國家債務分擔并未出現大幅度的上升,新興市場經濟仍在持續增長。
陶冬表示,實際上,從歷史上看,在全球100余年的發展歷程中算得上二次探底的也只有4次,首先是從1880年到1882年,其次是從1913 年到1914年,最近一次是從1980年到1982年,還有一次則是1929年到1933年經歷的著名的大蕭條時期。“但前三次都是因為第一次經濟調整較 為微弱,無法真正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所以真正出現了二次探底的基本上就只有大蕭條,而這一次是由于政策出現了接連的失誤,所以,雖然下半年全球經濟會下 滑,但不至于出現二次探底。”陶冬認為。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