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至少應儲備7500噸黃金
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這么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2.4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按現在的方法管理二十年,它還有多大價值,還能“值多少錢”?這二十年間它又會面對那些風險。 只要人類不毀滅,在這二十年里,如今在世的人有的會長大,有的會變老,有的會故去,同時還會有一批又一批的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二十年,地球上會多出一代人,那里面有我們的子孫后代。 近些年來,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已經越來越多地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也想了不少“瘦身”辦法,結果人們越關注,外匯儲備的盤子越大,如果這樣的趨勢在一段時 間內得不到有效的扭轉,外匯儲備余額長期在高位徘徊,我們從現在開始就需要開始嚴肅對待這樣一個問題:外匯儲備這一筆巨額資產,應該以什么樣的形態交給我 們的下一代?是像現在這樣,以一部分外匯現金加上一些外國債券構成一個所謂的投資組合,用某種國際結算貨幣作為記賬單位計算出一個寫在報表上的賬面余額, 這個余額里面也許包含了一些“投資收益”讓人覺得它已經“增值”了?我們需不需要對這個的結構做出某些調整?在那些數字和符號之外,我們要不要留給子孫后 代某些不一樣的東西?某種實實在在的、更安全的東西。 或許,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多余,有點不合時宜,因為有些人早就把他們自己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的日子安排好了;或許,更多的人壓根就沒往這方面想過,他們想的是當下,是如何趕緊把這些外匯“消費”掉,是自己能不能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需要搞清楚的是,如果現有的外匯儲備這筆資產能夠保留到二十年之后的話,繼承它的不是哪個具體的個人或組織,而是咱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下一代。 如果有人說管理者腦子里根本沒“想”過把資產留給我們的下一代,也許并不符合事實,但管理者在“做”的卻與保存資產給后人截然相反,他們正在留下債務。難道不是嗎?中央財政的赤字和巨量的地方政府負債不正是我們即將留給后代的“遺產”嗎? 是的,全世界的政府都在瘋狂舉債,都在把債務留給下一代,債務的雪球越滾越大,這是非常殘酷的現實。現代人的貪婪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他們花光自己的收入和積蓄之后,又把手伸向了襁褓中的嬰兒的口袋。
于是,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爆發了,其他一些主要經濟體比如日本和美國的債務也已經累積到非常嚴重的程度,已經具備了爆發危機的必要條件。鮮為人知的是,除了聯邦政府13萬億美元的負債以外,美國同樣存在嚴重的“地方債”問題,據彭博社報道,美國有四十六個州正面臨“希臘式債務危機”的威脅。 債務必然演變成貨幣危機,開動印鈔機來還債永遠是各國政府和央行的終極手段,這種手段正在被使用,而且使用的頻率在加大。如果我們看到了歐元的危機就吃進美元,覺得美國債券不安全就增持日元債券,在危機和危險之間閃轉騰挪,看似調倉的身手很靈活,到頭來你必定會發現那些個操作,不過是在復制熊市中那些滿倉的小散戶們的追漲殺跌,對大盤指數的不斷下跌渾然不知。 在危機和危險的夾擊之下,誰也說不清哪一種外幣更安全,我們唯一能知道的是,從長期來看,所有的法定貨幣的購買力都會下降,換句話說就是,所有的貨幣都不能保值,更不要談什么增值了。道理很簡單,大家都在搞市場經濟,且不論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無法掙脫的宿命,即便在非危機的狀態下,流通中的貨幣會以利潤的形式向大企業、大銀行集中而慢慢耗盡,因此貨幣的投放量總是在不斷增加以維持經濟的循環。 真正的保值是保持購買力而不是保持賬面數字不變,同理,賬面數字的增加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增值。如果徹底看清了這一點,外管局的官員們還會整天想著“投資”嗎? 如今的世界,已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意場,似乎每個人都有了經濟頭腦,都已經成為或者隨時準備成為商人去賺上一筆,而幾乎所有的東西,只要有人買,又隨 時能夠拿來交易,從資源到產品和服務這些傳統商品,到權利、地位、文憑、榮譽、比賽結果乃至青春年華,再到貨幣本身,等等的一切,都可以用來買賣。 我驚嘆于那些官員們的商人思維,“黃金不可能成為投資主渠道”這種商人語言,從他們說出來竟是那樣的順溜,那樣自然,而那么多的聽者居然也沒人從中覺出異樣,也難怪,大家對現在這種商業氣息濃郁的大環境,已經非常習慣了。 投資的目的是什么?當然是賺錢,央行和外管局是干什么的?是印錢、管錢的。既然如此,他們就應比任何人都清楚,如今這些叫做“錢”的玩意兒是從哪里來的。 從本質上說,現在的這些錢都是各國央行按照一定的程序或規矩無中生有地“變”出來的。我有一個自稱為山寨版的“錢非錢理論”:對一個央行來說,他自己發行的貨幣既不是資產,也不是負債,它甚至連一般意義上的錢都不能算。當然,對央行和外管局來說,外匯儲備是外國貨幣,是外國央行發行的,當然是一筆資產,但對外國央行來說,咱這些外儲在本質上并不是“錢”,既然對人家來說“不是錢”,咱就不能把它們“太當錢”,否則的話,到頭來吃大虧的必定是咱們。 當我們的央行和外管局為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絞盡腦汁,同時又將黃金排除在“主渠道”之外的的時候,我們來看看別人在做什么:根據世界黃金委員會的數據, 去年各國政府和央行共買入了425.4 噸黃金,使他們的總擁有量達到了30,116.9噸,這是1964年以來各國政府和央行擁有黃金最多的一年。 按照外管局所說的數字,目前我國的黃金儲備只有1054噸,這個數量只占全球各國官方擁有的黃金儲備總量的3.5%,于此同時,我國外匯儲備在全球總量中的占比竟高達25%。 1054噸的黃金儲備,如果用2009年年末全國總人口133474萬人這個數字去除,人均只有0,79克,也就是說平均到一個三口之家還不到2.4克,這是一個極其荒謬的數字。如果按照我國的外匯儲備占全球總儲備25%的比例類推,我國至少應該已經儲備了7500噸左右的黃金,這個數字與現在的實際規模的差距高達六千四百多噸! 一方面為巨量外匯儲備的安全問題擔憂,同時又以黃金不是投資主渠道為由消極對待增持黃金的問題,敷衍拖延,渾渾噩噩地混日子,他們就是這么做工作的。 黃金安全嗎?姑且不考慮賬面價值的因素,與那些實際上是放在別人那里的外匯儲備相比,它當然安全得多。 如果算上今年,黃金價格已經連續上漲了十年,也許有人會問,央行現在買黃金是不是有風險,黃金會不會跌價呢? 首先,請你忘了“賬面價值”,忘掉“投資損益”,不要做一個看死帳,做死帳的人。對央行來說,黃金不應該被作為“投資”的對象。有一種交易被稱為投資,投資的目的無非是獲得更多的貨幣,但央行和外管局不是企業,不是商社,他們的首要任務是保證外匯儲備的安全,其次才是保值增值。這是兩個層次的問題,安全是注重本金的安全,保值增值談的是利潤的多少或者有無。 其次,我們要搞清楚這一點:注重安全不一定會虧本,強調保值增值不一定就賺錢。當然,這里的虧和賺說的都是賬面的數字,是以錢作為考慮的本位。 如果有人還是放不下賬面的盈虧的話,就再說一點,如果中國大規模增加黃金儲備,黃金價格必定大幅度上漲,我們完全有能力把國內的“蒜你狠”和“豆你玩”的游戲推廣到國際黃金現貨市場。 不過我還得強調一句:對央行及外管局來說,黃金不是用來投資的,它只是用來買的,是買來留給子孫后代的。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本文雖然談的是黃金,但其它貴金屬也應該包括在其中,應該用同樣的思維來看待。 投資的事情就讓給別人去做吧,中國精明的商人數不勝數。你們是官員,不是商人,讓商人和官員各自歸位,各司其職好嗎? 最后把羅杰斯的這句話送給各位:“黃金漲價,我買;黃金跌價,我買。” 他已經把“錢”徹底看透了。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