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再現壟斷:央企蜂擁而至 民資被迫出逃
傳統能源領域“寡頭壟斷”的格局,正在向新能源領域蔓延。如無意外,“國家隊”或將再次包攬光伏特許權投資的全部名額。
傳統能源領域“寡頭壟斷”的格局,正在向新能源領域蔓延。
8月10日,我國第二批光伏發電招標將正式開標,招標總額將達到280兆瓦,是迄今為止國內規模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這對國內光伏企業無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然而,目前報名參加競標的企業多是五大電力集團等央企巨頭,民營企業則是寥寥無幾。
如無意外,“國家隊”或將再次包攬光伏特許權投資的全部名額。
央企兇猛
6月末,國家發改委發布“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公告,計劃在陜西、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和新疆進行13個項目共計280兆瓦的光伏并網發電特許權項目招標。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會長鮑云樵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第二批招標規模創了新高,對企業來說是個很好的機會。去年開展的敦煌10兆瓦項目招標工作,是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啟動的前奏。即將開標的280兆瓦光伏電站招標,則意味著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大規模啟動。
然而,對于民企來說,本輪光伏招標只是“看上去很美”。
日前,本輪特許權項目已“開閘”。但目前報名參加此次競標的企業多是央企。除了以華能及大唐為主的五大電力集團外,還包括國投電力(600886,股吧)、國華電力、華潤電力、中廣核“四小龍”,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以及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等。
有分析指出,電網公司攪局、央企強勢壓價,面對“價低者得”的游戲規則,民資除了黯然退出別無他路。“國家隊”或將再次包攬光伏特許權投資的全部名額。
此種情況并非“頭一遭”。在去年第一輪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敦煌10兆瓦光伏電站的開標會上,雖然有50家企業買走標書,但第二輪進入商務標的13家企業均為國有企業,如華能、中廣核等。
角逐不只在光電市場。據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介紹,中國的風電下游基本上是五大發電集團,加上中廣核、神華、中節能八大國企為投資主體, “約占風電下游總投資金額的76%”。其他投資來自于地方國企,比如電網公司的“三產多經”企業,民營僅占微小份額。民資被迫出逃
新能源盛宴開席,央企巨頭蜂擁而入,新能源格局或將重構。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已覺察到,由于大型央企具有無可爭議的資金優勢和政策優勢,他們已經成為新能源領域里的“主角”。而過去在新能源領域掀起首輪高潮的民企,則處境堪憂。
“目前國內新能源建設多采取招投標形式,國家要求一定的國企比例。即使是平等招標,資金雄厚、可以承受短期虧損的國企也是占盡上風。”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指出。
給民營企業帶來巨大壓力的,首先是來自國企登場后的“惡戰”。
2009年3月,中國首個采取特許經營權的太陽能電站敦煌太陽能電站項目開標,價格競標成為國企之間的價格賽。最低價格不及平均價格的一半,同樣是國企之間開出的價格,最低者也只有最高者的1/3。面對財大氣粗的國企,民企在競標中毫無優勢。只得向上游出逃。
姜謙指出,民企擁有的只是設備成本優勢和先進技術。作為“配角”,為央企提供設備與技術管理。此前國內多次招標中也不乏國企與民企合作的例子。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目前在新能源板塊,國企、民企可以分工合作。在設備、科研、生產等方面民營企業的比重不小,比如光伏產業的多晶硅和薄膜。但在建立電廠、發電上網等中間環節方面則由國有企業完成。
不過,已有分析者提醒,在中國國內新能源需求上升的同時,從很多其他領域的情形對照來看,高歌猛進的“國家隊”進入上游將是遲早的事。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