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報 紫金礦業真像調查:低成本破壞性污水排放
2010年8月3日報:
7月4日,福建上杭縣下都鄉漁民發現大批死魚出現,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紫金山又在排毒水”。
“毒水”是漁民對紫金礦業(601899)采礦過程中所產生廢水的稱呼。汀江漁民經常因為“毒水”遭遇死魚現象,只是紫金礦業從不承認兩者之間的聯系。
如此大規模的死魚出現引起了漁民的憤慨,問題當即被反映至當地政府。據漁民回憶,當時死魚水域的水質明顯呈綠色。
7月12日,紫金礦業廢水污染汀江流域的消息被證實,僅汀江流域棉花灘庫區死魚和中毒魚即達378萬斤;同日紫金礦業緊急停牌,公告了9天前的廢水泄漏事故——紫金山銅礦濕法廠9100立方米含銅酸性污水進入汀江。
這正是汀江死魚及水質變綠的原因,也是紫金礦業第一次公開承認污染問題。自此,紫金礦業被置于輿論的風口浪尖。政府部門緊急介入,環保部、福建省環保局、福建省證監局等調查組隨即趕到。
環保部會同福建環保廳、龍巖市政府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最后認定,此次事件是重大突發環境事件,事因在于,“企業污水池防滲膜破裂,導致污水大量滲漏后通過人為設置的非法通道溢流至汀江”。
責任追究迅速推進。福建省政府責令龍巖市環保局長辭職、上杭縣縣長停職檢查。此前,上杭縣政府也對縣環保局局長、經貿局局長給予停職等處罰。上杭縣公安局還刑事拘留了肇事銅礦濕法廠廠長、副廠長及環保車間主任3人。
以上所有處罰措施、環保部牽頭的聯合調查組的調查及處理意見都僅限于此次突發事故。
而在此前,居住當地的上杭人,已10余年不敢喝自來水(水源來自汀江紫金山下游)。
多年來,上杭人僅買水一項費用累計支出便在億元以上,因環境污染轉產的下都鄉漁民每年損失2000萬元以上。
環保事件的背后,是紫金礦業賴以快速增長的“低成本采礦模式”——紫金礦業依靠當地政府支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低成本采礦模式,屢次受到外界質疑甚至遭到政府相關部門的立案調查,卻均涉險過關。
事故之前
根據聯合調查組的調查結果,紫金人為非法打通6號集滲觀察井與排洪洞,污水順排洪洞流入汀江,是造成此次嚴重污染的主因。
實際上,這樣的排洪洞還有很多。據曾在紫金礦業工作多年的一名工人介紹,紫金礦業依山建了很多排洪道,通往汀江388大壩、389大壩……415大壩。
多年來,紫金礦業就是通過這些排洪洞排放污水。
知情的行業人士說,紫金礦業濕法煉銅也有循環利用和環保設施,但系統并不能利用所有廢水,而最后階段積累的不能循環再利用的廢水需要較高的處理 成本。因此,紫金礦業會不定期通過排洪道排泄廢水;而在暴雨天氣,系統不能承受的廢水會更多排放。這也是汀江每次大規模死魚事件大都發生在暴雨過后的原 因。
坊間流傳,汀江水系的魚已經有了較強的適應高銅環境能力,體內銅離子嚴重超標;盡管上杭人很少吃當地魚,但在當地著名的腫瘤醫院——梅縣黃堂醫院,不少病人來自上杭。
上述現象雖并無權威統計數據,也無醫學證明兩者之間的聯系,但下都鄉漁民手中的水質監測報告是他們強有力的證據——由于漁民擔心上杭政府不承認 監測水質來源,便設法使上杭水產局簽字密封后,到廣東化驗。2010年6月份的一次水質化驗結果顯示,銅離子超標5倍。而上杭政府部門屢次拿出水質檢測報 告顯示水質正常。
就是這片“水質正常的水域”,給上杭的漁業養殖戶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死魚損失,這樣的情況讓漁民心有不甘,多次向政府上訪。
6月23日百名漁民的集體上訪是為數不多的一次成功,所有死魚獲得賠償。但紫金礦業方面并不承認死魚與“毒水”有關,賠償事宜也是政府代為出面。
6月29日,下都鄉漁民手中拿到了一個蓋有“上杭縣人民政府”印章的通告,“建議棉花灘庫區上杭段網箱養殖戶轉產”。
“實際上是強迫轉產。”漁民說,因為通知后明確表示“不轉產的養殖戶今后造成的一切損失自負”。
“強迫轉產”事件發生在7月3日“重大突發環境事件”前一周左右,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魚類對銅離子的敏感程度是人類的10倍,紫金礦業每次排放廢水都會被魚類及時“發現”。為了解除“魚”這個天然污染檢測器,紫金礦業和上杭縣政府聯手做出了轉產的安排。
低成本真相
肇事銅礦位于紫金山脈一隅,是紫金山金銅礦的主體組成部分,也是紫金礦業的主要經營資產。紫金山“上金下銅”,伴隨著金礦逐漸枯竭的風險,銅礦逐漸成為紫金礦業的主要利潤來源。
2009年紫金礦業集團產銅8.48萬噸,與上一年相比增長38%;銅礦業務收入占比10.75%,利潤占比已達21.52%。當時全球銅市場震蕩下行,紫金礦業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20%以上,但對集團利潤貢獻并無影響。分析人士說這主要取決于紫金礦業的成本控制。
紫金礦業的整體采礦成本控制均好于國內同行。其黃金礦的開采成本不但低于中國黃金、山東黃金(36.22,0.00,0.00%)等國內黃金公司,也好于國際五大黃金生產商。
礦產資源并無優勢的紫金礦業,何以達到最低的采礦成本?紫金礦業對外宣稱低成本源于擁有的技術。紫金礦業說,公司所擁有的堆浸選冶技術、濕法冶金工藝等100多項專有技術和11項專利技術,給紫金礦業在礦產資源開發方面帶來巨大經濟效益。
然而,隨著對突發污染事件的深入調查,紫金礦業的低成本真相逐漸浮出水面。
紫金礦業宣稱的所謂技術,始于紫金礦業董事長陳景河大膽采用氰化鈉溶液提煉黃金,這一方法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意味著嚴重污染的產生。雖然后來堆浸 技術、濕法工藝在流程上成功打通并成為國家支持技術,但整個系統依然做不到全封閉、無污染,尤其是循環利用系統不能消化所有廢水。
上述紫金礦業員工說,對生產中系統循環利用不能完全消化的、后期處理困難的廢水(污染水),紫金礦業的做法是將其直接排往汀江。而如果按環保標準對這些污染水進行處理,是需要付出高成本的。這種破壞性的污水排放,正是紫金礦業低成本開發的根源。
知情人士介紹,這種行為并非僅存在于紫金山銅礦濕法廠,在紫金礦業金礦開采中也同樣存在。自1993年紫金礦業開始在上杭紫金山開采金礦以來, 紫金礦業對當地環境的污染就沒有停止過。上杭百姓在銅礦濕法廠動工之前就不再飲用來源于汀江的自來水,漁民在此期間時有發現死魚現象。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生態工程學院教授鄒興說,“濕法工藝、堆浸技術的缺點是效率比較低。”他介紹,堆浸、濕法適用于低品位礦產開采,但效率太低,采用此法是不得已而為之,這也是其無法在全球礦業推廣的原因。
當地礦業從業者認為,對于低品位礦的開采,加上高污染的排放,正是紫金礦業低成本利潤的來源。
在低成本采礦模式下,紫金礦業快速增長——原本需要高投入消化的污染問題,在破壞性的生產模式下變成了成本優勢。這讓紫金礦業敢于進入更多在競爭對手眼中無利可圖的低品味礦開發領域。
隨著紫金礦業可開采礦產品位的不斷降低,紫金山銅金礦的可開采礦產儲量也不斷增多。紫金山因此被稱為國內最大單體黃金礦山,紫金礦業也成為中國最大黃金企業。
一個A股、H股同時上市的明星公眾公司,何以10余年來以此模式存在并發展?
紫金礦業并非沒有受到外來質疑、檢查;當地百姓、離休老干部也曾屢次上訪,但這一切對紫金礦業的質疑,都在當地政府的斡旋下被推在一邊。
上杭縣國資委是紫金礦業第一大股東,上杭縣政界與紫金礦業管理層之間的通道順暢。上述知情人士說,上杭政府各部門干部在紫金礦業任職、掛職的大有人在,目前也不少于20人,每人可以領取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年薪。
已經被公之于眾的典型代表是現任武平縣副縣長鄭錦興。2006年8月從上杭縣副縣長位置辭職后,鄭即到紫金礦業任監事;2009年6月,在獲得紫金礦業100萬股份后,鄭離開紫金礦業,回歸仕途。
困頓時刻
此次肇事銅礦濕法廠在2009年9月曾收到福建省環保部門的整改要求。據上述紫金礦業知情員工介紹,當時環保部門檢查時發現紫金礦業排放大量超標污水到汀江,隨即給出了整改要求。
但直至此次突發事故,一年前要求的整改并未完成。
除此之外,2008年紫金礦業接受上市環保審查時,被勒令停產整頓的5家下屬公司,直到2010年5月環保部再次核查,整改仍未完成。
2010年5月,環保部發文批評了包括紫金礦業在內的11家存在嚴重環保問題的上市公司,稱紫金礦業7家下屬子公司存在不同類型的環保問題。
知情人士說,紫金礦業所有環保問題都與其低成本經營模式有關,而在上杭之外,陳景河亦擅長經營政府關系,這也是其屢犯不改的本錢所在。
如果沒有此次突發事故,陳景河或許不會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遭到通報后,陳景河還公開表示“很意外”;在事故前一周,當地政府還在主導漁民轉產事宜,希望解除“天然檢測器”。
這場大雨引發的廢水泄漏事故打亂了陳景河的計劃,也首次讓他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事故之后,陳景河僅有的一次公開露面身形憔悴,稱公司遇到了巨大困難,“影響10年難以消除”;抵擋在前線的總裁羅映南“心情沉重”,董秘鄭于 強擔心“對海外收購的潛在影響難以估量”;其他高層同樣表達紫金礦業正在遭受巨大創傷,而他們自稱已開始反思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外界不會因為紫金礦業的反思而結束對其追究。調查與處罰之后,關注點已不再是此次突發事件本身,而是還有多少礦山采用這種開采模式并存在這種潛在風險。
紫金礦業沒有正面回應外界的此種擔憂。紫金礦業總裁羅映南說沒有心情關心銅礦濕法廠事件以外的事情;董秘鄭于強強調,其他礦山采用的是區別于濕法、堆浸的傳統工藝;其礦冶院一名研究人員認為工藝本身并無問題。
這顯然是紫金礦業最為困頓的時刻。在國內經營模式正在遭受顛覆的同時,紫金礦業海外擴張也正面臨巨大困難。
7月9日,紫金礦業正在準備公告濕法廠污染事件之時,紫金礦業最需要成功的一次海外收購(澳大利亞上市公司Indophil)也宣告流產。
倘完成此次收購,紫金礦業將使其金礦、銅礦儲量分別增加31%和57%,銅礦儲量將居中國首位,并有效延續紫金山枯竭后的發展。
鑒于國內礦山的激烈競爭,以及央企、國企在國內礦山爭奪中的天然優勢,紫金礦業于2005年開始把未來發展重心放在海外。
在確定海外戰略6年后,紫金礦業發現海外擴張同樣沒有優勢。紫金礦業公告表示放棄收購是“要約收購若干先決條件尚未完成”,但拒絕進一步解釋。
據記者調查,直至2010年6月25日,紫金礦業決定放棄收購,其申報程序僅走到福建省外經貿局。
2010年的另一海外收購也正面臨難產,不過原因不同——此次阻撓因素主要是剛果政府。
污染事件之后,紫金礦業擔心未來的收購將有更多不確定性。
紫金礦業2009年總收入209.56億元,凈利潤34.47億元;兩市最高市值超過千億,并曾入選全球市值500強。
海外收購失敗和污染事件,對紫金礦業影響巨大。放棄收購后,紫金礦業(A股601899)一周累計跌幅達到18%;污染事件后,紫金礦業A股、H股縮水10%以上……
經營困境之外,陳景河可能要面臨司法懲罰。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經濟法教研室主任史際春認為,一旦認定其故意排放污水并造成嚴重損害,企業負責人涉嫌違犯危害公共安全罪,將依法被追究刑事責任。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