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爭取稀土話語權不容置疑 在近期舉行的首屆中國稀土峰會上,美國利夫頓公司首席執行官杰克·利夫頓直言對中國持續減少稀土出口配額政策的不滿,與會的外國企業界和學術界人士也均表 示出對中國減少稀土出口配額的擔憂,這種擔憂來自于7月8日商務部下發的2010年稀土出口配額文件,2010年全年的稀土出口配額總數為30258噸, 比2009年的50145.1噸少了近40%。 在國際國內各種利益集團圍繞中國稀土政策展開全方位博弈之時,中國國內近期甚至一度開始出現“稀土不稀”之類的言論,這更多只能視為稀土產業整合中一些 國內企業必須面臨“陣痛”而出現的抵抗聲音,可以理解,畢竟行業重組整合必然要涉及一部分現有稀土企業、部分地方政府的利益。當反對的聲音出現之時,正表明這種“動真格”的大方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下去,才可能真正取得階段性成果。 當前的國際稀土交易價格,還遠遠沒有達到大面積“激活”國外稀土資源的地步,因為忽視環境成本的稀土生產會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發生,但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根本不可能出現。看看近期發生的美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英國石油公司預計支出總額將達到322億美元,為保證擁有足夠資金支付清理和賠償費用,英國石油公司還將在未來18個月內出售300億美元的資產。“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于年初美國一些稀土大礦開始試探性開采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即在目前的稀土價格之下,其恢復量產進入國際稀土市場來抗衡中國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稀土資源和稀有金屬資源屬于戰略性資源,對于擁有儲量和產量優勢的戰略性資源必須擁有相應的價格話語權、以確保不遭受掠奪式開采和賤賣,更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大方向。美國的F22戰斗機屬于稀缺資源嗎?按照“稀土不稀”論的邏輯,肯定不是了,這種可以無限量生產的飛機算是什么稀缺資源啊。但是現實中,中國莫說花錢買不到,就是想近距離接觸都難。這是為什么,因為這是美國的“戰略性”武器,中國稀土資源某種程度上也應該得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重視和利用。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