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床產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中國機床產業的現狀
中國機床產業的現狀,在這里我想用一句話進行概括,就是“大而不強”。
1.“大”的主要標志是產業規模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①縱向比較,主要經濟指標連續8年實現高速增長。
由于市場的拉動,自2002年以來,中國機床工具行業已連續8年實現高速增長。雖然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市場需求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全行業持續快速發展總的態勢。
2009年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014.2億元,同比增長16.1%,比2001年增長了6.3倍,年平均增長33.6%;
完成工業產品銷售產值3922.5億元,同比增長18.7%,比2001年增長6.1倍,年平均增長34.1%.
機床產量79.9萬臺,同比下降9%,其中:金切機床產量58萬臺,同比下降13.6%,比2001年增長2倍,年平均增長14.8%。數控機床產量 15.3萬臺,同比增長0.4%,比2001年增長7.2倍,年平均增長30.1%,其中:金切數控機床產量14.4萬臺,同比下降0.5%;機床工具產 品出口47.4億美元,同比下降33.5%,比2001年增長4.7倍,其中:機床出口 14.1億美元,同比下降33%,比2001年增長3.9 倍, 年均增長21.9 %,。
進入2010年以來,全行業繼續保持產銷兩旺的勢頭。上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424.2億元,同比增長41.4%;工業產品銷售產值2358.7億元,同比增長42%;產銷率97.3%,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機床產量47萬臺,同比增長27%(其中 數控機床10萬臺,同比增長50.1%);機床工具產品出口31.1億美元,同比增長45.7%,其中機床出口8.1億美元,同比增長20%。行業利潤率 同比大幅提高,但利潤構成和利潤結構應作進一步分析,所隱含的問題應引起行業關注。
②橫向比較,在世界機床行業中的地位顯著提升
從2009年開始,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消費國和第一大機床進口國。2009年,在全球機床產業因受金融危機影響出現負增長的特殊背景下,全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已由全球第三位躍居至首位,從而成為世界第一大機床生產國。
2.“不強”主要表現在:目前中國機床產業僅僅在規模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與機床制造強國相比較,在結構、水平、研發和服務能力等方面都還存在明顯的差距:
①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價格戰,高端產品主要依賴進口。2009年國產機床的市場占有率雖然已上升至70.1 %,但是進口機床仍高達59億美元,其中金 切機床45.6億美元,金屬成形機床13.4億美元。進口產品幾乎都是高檔數控機床(包括成套生產線)。可見,針對高端產品的需求,國產機床長期以來一直 存在所供非所需,所需不能供的結構性矛盾,目前雖有改善,但仍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
②高性能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的發展滯后于主機,并已成為制約數控機床產業發展的瓶頸。
③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基礎、關鍵、共性技術尚未完全掌握,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相結合,開放式、社會化的研發體系建設尚處于探索階段。
④中國機床產業還沒有實現由生產制造向服務制造模式的轉型。尤其是工程集成能力弱,為汽車等重點行業核心制造領域提供成套生產線還處于起步階段。
⑤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多而散,全行業企業多達5944家;主機企業大而不強,小而不精;配套能力弱,產業分工不清晰;與數控機床產業快速發展相適應的產業鏈體系還不夠完善。
⑥高端人才匱乏,尤其是缺少高端數控機床、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研發的領軍人才;缺少高級技工;缺少具有國際化視野的復合型管理人才。目前,高端人才不足已成為制約數控機床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原因。
二、中國機床產業的發展趨勢
中國機床產業未來5至10年的發展趨勢如果同樣用一句話進行概括的話,就是要“實現由大而不強,向既強又大的轉變”。途徑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實現產業升級。
下面從市場、產業和技術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1.市場變化趨勢
(1)國內市場需求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2009年,中國機床市場消費額194.4 億美元,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市場需求提高,特別是來自汽車制造、高速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建設、綠色能源建 設(太陽能綜合利用、核電、風電、水電;石油天然氣的開采和輸送)、工程機械、大型飛機、支線飛機以及船舶制造等行業快速發展的拉動,國內機床消費量還會 有巨大的上升空間,預計年平均仍將保持兩位數增長。
在國際市場方面,中國機床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仍然是歐美和東南亞,同時新興經濟體的需求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出口產品結構將以中低檔產品為主向中高檔數控機床、高檔刃量具和成套設備為主轉變。預計今后十年,中國機床出口排名有望進入世界前三名之列。
(2)市場需求水平提高,市場細分加劇
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國民經濟重點行業核心制造領域對數控機床產品的需求結構和水平將發生較大變化,主要表現在:
●陸路交通及交通工具制造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發展重點,其中汽車制造業將快速發展,預計2020年產量達到1500萬輛以上,排名將躍居世界第一。為滿 足節能、環保、安全的需要,所需設備的精度、效率和自動化要求將大幅度提高。高速鐵路建設也將全面展開,貨運專線網絡初具規模,最高時速將達到300公里 以上。在以上建設中,不僅需要大量通用數控機床,而且還需要大量專用數控加工設備,尤其是成套生產線。這些都將提升中國機床市場的需求水平。
●航空制造業將以發展支線飛機為重點,同時啟動大飛機的研制,重視發展通用飛機、民用直升機和轉包生產,初步實現民用飛機產業化;航天制造業以發展載人 航天與探月工程、大容量通信衛星、新一代大推力無毒無污染運載火箭、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為重點。上述項目的啟動和實施將需要大量高速、高精度、復合型數 控機床產品,由于被加工材料性能(復合材料超硬、粘軟等)和形狀(超大尺寸薄壁件、復雜空間曲面等)的特殊性,對加工設備和工藝能力都提出前所未有的挑 戰。
●能源產業將重點發展大型高效清潔發電裝備,包括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大型水電機組及抽水蓄能機組、超臨界火電機組、燃氣 -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等。預測2020年電力裝機容量將達到14億千瓦,大型高效清潔發電裝備的制造能力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相應制造 設備的缺口還是很大的。
●船舶制造業預計到2015年造船能力將達到2800萬載重噸,有可能成為第一造船大國。未來5~10 年將重點發展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裝備、30萬噸礦石和原油運輸船、海上浮動生產儲油輪(FPSO)、10000標箱以上集裝箱船、LNG運輸船等大型高技 術、高附加值船舶及大功率柴油機等配套裝備。制造水平將有一個新的提升。
從以上幾個領域的需求可以預見,未來十年中國機床市場需求將向更高的水平發展,同時市場細分也將越來越明顯。
2.產業發展趨勢
(1)產業發展空間巨大,產業整體技術水平提升趨勢明顯
中國機床行業目前產品門類比較齊全、具備一定的技術基礎和制造能力,在強勁市場需求拉動下,產業的上升空間很大。在政府主管部門的合理規劃和支持下,中國機床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提升趨勢十分明顯。
(2)高中低需求將長期存在,產業結構與產能將逐步優化
中國機床產品目前數控化率還比較低,地區和產業發展也不平衡,多種經濟形式將長期存在,這些因素都決定未來中國機床市場的高中低需求將長期存在。但經歷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后,隨著市場需求的提升,裝備制造業的產業結構調整也成為行業共識,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優化。可以預見未來中低檔產品市場需求將逐步下降, 高檔產品需求將快速增長。
(3)行業內將會涌現出一批大而強、小而精或小而專的企業
以研制重型機床、加工中心、數控車床、精密磨床、齒輪加工機床、電加工機床和鍛壓機床為代表的大型企業集團或專業化企業將逐漸形成并得到快速發展。產業的國際化水平將進一步提升,預計未來十年內進入世界機床百強的企業將增至十家以上。
(4)產業地域分布更趨合理,產業聚集度將進一步提高
隨著國家區域經濟規劃的逐步落實,特別是市場配置資源手段在地區經濟發展中作用的顯現,機床行業的產業布局將呈現地域分布的特點。未來將形成以東北、西北、華東、西南、江浙等地區為代表的機床產業集聚區,在集聚區內圍繞特色產品或機床產業集團將形成支撐產業群。
3.技術發展趨勢
(1)技術研究模式轉變,市場需求拉動成為主導
中國機床行業技術研究模式將從跟隨式向探索式、從被動式到自主創新轉變,研究主體從單一向多元轉變,市場需求成為研究的主要動力。如超重型龍門車銑復合 機床、加工直徑28米立式車床等產品都是在國內不斷提高的市場需求下研制成功的。因此,在市場需求拉動下,中國機床行業的研究模式將發生重大轉變。
(2)技術投入多元化,技術創新平臺和產業創新聯盟將發揮主導作用
在國家投資繼續發揮導向性作用的同時,企業自籌資金、社會化融資、外資將成為技術投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企業為龍頭、高校和科研院所參與形成的技術創新平臺和同行業企業組成的產業創新聯盟將發揮主導作用。
(3)技術研究的國際化程度提高,人才全球化配置趨勢明顯
由于研究模式的轉變和研究投入的多元化,中國機床行業的技術研究國際化參與度將顯著提升。這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更多的企業開始與國際領先的研究 機構或公司合作研究;二是更多的企業有能力為國際機床用戶提供技術服務。基于上述情況,技術人才資源必將實現全球化配置,形成“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 互動機制。
(4)技術研究實力增強,技術發展步伐與發達國家同步
高精度、高速度、復合化、柔性化、智能化、綠色制造將成為中國機床行業發展的主要方向,產品制造精度、制造能力和技術服務水平將得到極大提升。
(5)技術應用發展趨勢預測
●直驅技術將在中高檔數控機床上大量采用,機床結構更加適應高速、高精加工需要。 ●智能輔助編程和操作軟件將成為數控機床的標準配置,機床具備智能化監控功能,配合網絡接口可實現遠程控制和效能管理。 ●加工規格、精度和性能指標向極限化發展。 ●機床加工效率提高,單位能耗降低,環保加工方法將替代傳統方法。 ●自動化裝置在機床上集成應用,機床的自動化水平更高。 ●高效、精密特種加工技術得到充分發展,在一定范圍內可替代傳統加工方法,更多用戶開始應用相關技術組建新的零件生產線。
三、合作共贏是中外機床企業所面臨的必然選擇
大家都知道,面對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達成了這樣的共識——合作共贏是共渡難關的必然選擇。
機床產業也不應例外,面對后金融危機對全球機床產業的持續影響,面對未來幾年中國機床市場的機遇,合作共贏也必將成為中外機床企業所面臨的必然選擇。
我在這里所講的合作,既包括中外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包括國內企業之間的合作;既包括主機企業與配套企業之間的合作,也包括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
合作領域應包括研發與設計、制造、銷售和服務、培訓等各個層面。我認為,未來5至10年,中外企業針對汽車、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能源等國家重點 行業核心制造領域的需求,在高檔數控機床、數控系統、關鍵功能部件等領域開展合作,前景應該看好。全行業應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尋求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應局 限于技術、產品、制造層面的合作,應積極探索商業模式間的合作。
目前,一些國際知名配套企業在中國機床產業集聚區投資建廠,就 地為主機企業配套,這也是一種合作的方式。比如日本精工和安川電機就已經在沈陽建廠,為沈陽機床和中國其它企業就地提供絲杠、導軌、軸承和電機等配套。這 將有利于中國數控機床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投資方的產品在中國市場占有率的提高。
中國機床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歷程,目前已經解決了從無到有和從小到大的問題。基于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和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在各級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我們有理由相信,經過全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通過走合作共贏之路,就一定能夠實現“既強又大”的目標。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