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迎來海外并購潮 礦業等三大產業引關注
中國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之后,正繼續大舉開展境外投資,不但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每季交易均在25宗以上,同時未來12個月的并購交易量也將繼續增長。 “此次金融危機只是讓中國的對外并購投資稍事休息。其實,早在2009年第一季度,這股浪潮就已經重新升溫,尤其是在礦業、油氣業和汽車業這三大行業內。2006年至2010年上半年間,三大行業在境外并購總交易量中占到27.9%,占總交易額的61%。” 德勤亞太及中國并購交易服務主管合伙人及全球中國服務組聯席主席謝其龍先生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坦言。 謝其龍認為,“中國對外并購投資的火熱程度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獲取海外的自然資源、提高市場定位、政府扶持等。” 不過,隨著中國企業海外并購規模及頻度的增加,很多具體的趨勢及問題正迫切引發關注。德勤聯合Mergermarket Group的研究和出版分支機構Remark,推出的有關“中國企業在礦業、油氣業及汽車業三大領域中的境外并購最新動向”報告中,則重點披露了這些企業在當前交易環境下的機遇與挑戰。
礦業:并購宗數呈上升趨勢 ――但能否通過海外監管越來越成為并購能否成功的關鍵一環 德勤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盡管面臨全球金融危機,仍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瞄準國外礦業,2009年有33宗交易塵埃落定,價值高達92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與2008年的20宗交易量相比,增長顯著。 而從2006年至今,中國企業的海外礦業收購交易達91筆,交易金額更是高達318.7億美元。 “中國企業的對外礦業并購宗數正在呈現上升趨勢,而其背后的主要驅動因素就在于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需要保障礦產行業的生產要素輸入,也就是要保障原材料的供應,考慮到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這一趨勢將會持續發展。”德勤中國并購交易服務合伙人、全國礦業并購服務領導人Karl Baker(卡貝爾)告訴記者。 的確,德勤調查中85%的受訪者認為,在未來12個月內,保障物資供給是對外礦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其中,煤礦、鋼鐵、銅仍然是礦業并購中的主角,因為這對中國當前的工業建設發展非常重要。” 同時,在未來數月,該行業的交易特性將會出現微妙的變化,交易重心將從亞太地區向非洲轉移。 “盡管一直以來,澳大拉西亞地區的礦業資產都是中國企業重點關注的收購對象,但85%的受訪者預期,企業會將投資目標轉向其它地區,其中非洲將成為最主要的獲益地區,這不但因為非洲的礦產相對便宜,同時也因為非洲國家需要來自外部的基礎設施支持,來自中國政府的許多援助計劃有助中國企業突破當地的并購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行政監管與并購法規正在成為中國企業進行海外并購交易的主要障礙,中國不少大宗的礦業并購交易曾不得不因此折戟而返或因此付出巨大成本。 針對上述趨勢,有著豐富的行業服務經驗的Karl Baker指出,“企業只要在早期做足準備,是有機會繞行相關壁壘的。” “最關鍵的準備在于要在交易早期與當地監管者進行接觸,了解相應法規并做出不同的對策。如在中國五礦收購澳洲鈾礦項目中,我們在早期與監管者的接觸中,了解到鈾礦涉及到該國的國家戰略安全,所以及時掉頭,采用了反向競標的策略,最終獲得成功。”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經常認為外國監管者會不歡迎我們競購當地的資產,會遭到拒絕,事實上不少案例顯示,再敏感的并購案,只要做足準備,都是有機會通過的。” Karl Baker同樣提及中國監管部門的態度,“只要符合國家利益、確保大宗商品的輸入,中國政府的海外并購監管關注的重點將是你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完成這起并購。”
油氣業:對外并購保持穩定并將聚焦非洲 ――宏觀經濟的不穩定被認為是中國油氣買家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目前中國逾半數的石油依靠進口,而中國并無計劃上馬新的國內勘探項目,于是中國各國有石油公司 (NOC) 希望通過并購來保證上游資產的供應,而不是直接從國際現貨市場購買石油,這可能會引發并購風潮。報告表示,57%的受訪者預計未來12個月并購活動將會增加。 同時,歷史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全球油氣行業開展了大規模的對外投資,自2005年初以來,已完成46宗交易,披露的價值總額達444億美元。 而與礦業、汽車業的對比數據也顯示,盡管礦業過去幾年礦業海外并購創下了最高的并購宗數,但油氣行業并購案的金額卻是最大。 來自德勤的全國財務咨詢服務能源行業領導人王文杰告訴記者,“自2005年以來,平均每個季度都有三宗交易金額在25億美元左右的對外油氣并購案發生,交易金額還呈現出日益增加的趨勢,2005年交易金額在5億美元以上的交易案占29%,而到2010年上半年這一比重已達到67%。” 從交易地區來看,油氣行業30%的海外并購發生在北美及亞太地區,但60%的受訪者預計2010年到2011年期間,油氣行業的海外并購將集中于非洲。 王文杰同時指出,“不僅是中國的四大油企,不少有中國資金背景的公司也正在參與到海外油氣的并購交易中,因為石油價格波動背后的利差及戰略利益都值得它們介入。” “最近一個月來,國際石油價格保持在每桶60-80美元之間,在經濟穩定、石油價格穩定的情況下,交易宗數就會有增多的趨勢。” 不過,在原油和天然氣價格走高的預期下,超過80%的受訪者預計未來12個月原油與天然氣交易價格將會水漲船高。 “考慮到油氣行業投資的風險,即‘十個油井有一個油井出油就不錯的概率’,是不能與油氣衍生品交易的風險相提并論的。但考慮到油價的波動及其對并購案價格的影響,中國企業可在早期的協議談判階段加入相應條款:如油價波動幅度在10%范圍內,本交易將繼續進行,波動幅度超過10%,則放棄該筆為交易等。”王文杰建議說。 汽車業:下一年度潛在收購案將針對西歐的企業資產 ――企業根據自身需要尋找合適的并購對象依然是汽車業海外并購的主題 2010年3月吉利以18億美元從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手中收購沃爾沃,標志著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汽車資產自此真正走向成熟。德勤的報告還證明了中國汽車企業的收購熱情,在接受德勤調查的26個大型汽車企業中,有85%的受訪者稱過去三年內曾進行過并購交易活動。 目前普遍預測,中國對外收購海外資產的數量在2010年到2011年間肯定會有所上升,這些收購主要是為了獲取新的技術以及開辟新市場。半數受訪者認為,大多數中國海外并購者未來12個月的目標是歐洲資產,北美(38%的受訪者)與非洲(19%)緊隨其后。 但有5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汽車業的并購活動在未來12個月將增加,因為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發展壯大,其產品正在追趕世界領先公司,逐漸成為外國投資者的收購目標。而中國的汽車業較為分散,亟待整合,加上生產效率不高,也將成為并購的推動因素。 而據德勤中國財務咨詢服務合伙人曹文正透露,他近日接觸的一家歐洲大型基金向其表示,歐洲的幾大汽車工廠目前已趨于穩定,相關零組件廠商的重組與出讓已基本完成,低價格的重組或并購機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少。 “但這并不等于海外并購的機會就徹底沒有了,很多時候價格很重要,但并不是最終決定因素,中國汽車業的發展需要技術、品牌、市場,因而,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需求,尋找合適的并購對象,將一直是汽車業海外并購的主題。”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