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發現16處大型固體礦區
經過2年多的積極投入和勘查,截至目前,國土資源部“358”援疆項目已累計發現16處大型固體礦區,新疆煤、鐵、銅、金、鉛鋅等優勢礦產資源探求儲量顯著增長,為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效的資源保障。 15日,國土資源部援疆工作座談會暨新疆“358”項目匯報會在烏魯木齊市召開。中 國地質調查局副局長王研在會上表示,自2008年以來,“358”項目共部署安排中央和地方財政出資開展的項目708個,總經費達23億元,引導社會資金 投入達60億元以上,初步形成了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統籌部署、公益性引導拉動商業性、各渠道資金有機結合的礦產勘查新格局。數十位院士和著名專家、近千位高級技術人才,全國245家地勘單位以及4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單位在新疆開展地質找礦和科學研究工作,目前在新疆的地質工作人員已達2萬多人。 兩年來,新疆地質找礦成績顯著,初步形成了包括準東煤田、阿吾拉勒鐵礦帶、贊坎-老并鐵礦帶、彩霞山鉛鋅礦帶、烏拉根鉛鋅礦帶5處大型礦產勘查開發基 地;基本形成包括東疆煤田、迪木拉里克鐵礦、維寶鉛鋅礦、喀拉達坂鉛鋅鐵礦、蒙西銅礦、白山-東戈壁鉬礦等11處大型-超大型礦集區。在新增的礦產資源量中,煤炭3357億噸、鐵礦石11億噸、鉛鋅560萬噸、鎢(錫)26萬噸、銅鎳116萬噸、鉬77萬噸等。此外,通過基礎地質調查工作,還新發現鐵、銅、鉛鋅、鉬、金等礦(化)點362處。 王研說,今后“358”項目將繼續加大對新疆尤其是南疆地區的基礎地質調查工作力度,著力推進重要礦集區及其重要礦床的整裝勘查,全面開展煤炭勘查評價,圍繞重要經濟區(帶)和民生問題開展水文地質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努力推進找礦突破關鍵問題的科技攻關。
新疆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戰略接替基地和儲備基地,也是我國最具找礦潛力的地區之一。2008年7月11日,國土資源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簽訂了關于加快開展新疆公益性地質調查和重要礦產勘查的合作協議,確定了“三年有好的眉目,五年出鼓舞人心的成果,八年有令國人為之振奮的重大成效”的目標。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