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有色金屬的話語權不在中國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金屬走勢,歷來對我國的銅鋁鉛鋅錫鎳期現貨影響巨大。今年雙節,國內期貨休盤8個交易日,國際市場當然照常運行不誤。可以確定的是,為規避國際市場可能出現的不利狀況,國內投資者選擇持幣過節是理性之舉。 但在生意社高級分析師滿榮榮看來,一個更加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有色金屬的話語權不在中國。 其實豈止是有色金屬,中國在大宗商品各行業話語權的缺失已經很多年了。 作為中國大量進口的鐵礦石資源,定價權被澳大利亞三大礦山死死掐住;而擁有世界90%多產量的中國的寶貴稀土資源,多年來卻以極其低廉的價格出口到日本等國。當然我們也能看到,國家5月將稀土等稀有資源納入國家戰略儲備,開始著手爭奪有色金屬國際話語權。 滿榮榮認為,話語權的爭奪,既反映在上游資源開發、中間冶煉、形成制品環節,也反映在終端市場需求及市場流通方面,是一條上中下游完整的產業鏈模式,而不單單是價格的“決定權”。 作為長期關注大宗商品發展的期貨客戶經理,魯證期貨的張志偉在與滿榮榮交流時,就坦言中國二三十年的資本市場發展,根本不可能與國外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 相比,他認為如果想增加我國的有色金屬國際話語權,不妨成立國家級的唯一的進出口貿易公司,各地報進出口計劃,國家進出口公司統一采購或出口,而不是現在 這樣分散的、給國外市場更多選擇機會的進出口模式。 但張志偉提及的這一模式,又難免讓人想到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經濟運作弊端。針對這一質疑,他認為,經濟模式無所謂計劃經濟或市場經濟,只要有利于經濟的實際發展需要,都可以拿為所用。 說到底,話語權缺失,才是中國基本金屬乃至整個大宗商品市場刻意回避長假效應的關鍵。也是因為話語權缺失,市場對每一個空穴來風的傳聞都有可能產生草木皆兵的反應。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