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油氣及汽車成海外并購“熱門”
我國鐵礦石進口量連續5個月下跌 據海關統計,8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4460萬噸,同比下降10.2%,今年1~8月,進口鐵礦石4.05億噸,同比增加0.1%。我國鐵礦石進口量自4月以來,已連續5個月下跌。圖為武鋼來自巴西的自有礦石運抵武漢。
德勤日前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指出,中國企業繼續大舉開展境外投資,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來每季交易均在25宗以上。值得一提的是,境外并購活動多集中在礦業、油氣業及汽車業。2006年~2010年上半年間,這3大行業在境外并購總交易量中占到27.9%,占總交易額的61%。預計未來12個月的并購交易量還將繼續增長。 德勤分別針對中國企業在礦業、油氣業及汽車業3個領域中的境外并購最新動向推出3份報告。報告重點討論了這些企業在當前交易環境下的機遇與挑戰。報告以3大領域中大型企業的調查意見為基礎,涵蓋26個礦業企業、28個油氣企業與26個汽車企業。 德勤亞太及中國并購交易服務主管合伙人及全球中國服務組聯席主席謝其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中國對外并購投資的火熱程度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獲取海外的自然資源、提高市場定位、政府扶持等。此次金融危機只是讓中國的對外并購投資稍事休息。其實,早在2009年第一季度,這股浪潮就已經重新升溫,尤其是在礦業、油氣業和汽車業這3大行業內。
礦業:投資目標從澳大利亞轉移 德勤報告指出,盡管面臨全球金融危機,仍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瞄準國外礦業,2009年有33宗交易塵埃落定,價值高達92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與2008年的20宗交易量相比,增長顯著。 在謝其龍看來,中國礦業企業必須確保物資供給,這無疑成為境外并購浪潮的主要推動因素,而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也將繼續刺激國內對相關資源的需求。他還表示,85%的受訪者認為,在未來12個月內,保障物資供給是對外礦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 謝其龍指出,對礦業的特定子行業而言,鑒于中國正在大規模開展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于鐵礦石的巨大需求被視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基礎之一。除原油外,鐵礦石或許是全球經濟中最重要的商品。有預計表明,鐵礦石企業在2010年的并購投資將達到最高水平。 由于涉足礦業的中國企業大多現金流充沛,因此近期宣布在澳大利亞達成多宗巨額海外交易。有數據顯示,自2006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已經完成3宗價值在5億美元以上的交易。2010年迄今為止達成交易中最大的一宗價值4600萬美元,由中國云南錫業集團向從事勘探和采礦的澳大利亞公司MetalsX收購澳大利亞采礦公司BluestoneMinesTasmania50%的股權,形成50?50的合資企業。 一直以來,澳大利亞地區的礦業資源都是中國企業重點關注的對象,但是該形勢有可能發生轉變,這歸因于澳大利亞政府最近資源稅改革的動向。2010年5月2日,澳大利亞財政部公布了征收“資源超額利潤稅”的方案。這一方案將使澳大利亞資源產業變為全球稅賦最高的行業。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里,礦業公司與政府展開了激烈的博弈。澳大利亞新總理吉拉德向礦產商做出讓步,最終同意廢除引發軒然大波的“資源超額利潤稅”,取而代之的是礦業資源租賃稅。業內人士認為,近期由于澳大利亞資源稅制改革的不確定性,目前已使得部分中國投資者更改投資計劃。新的稅收方案將削弱公司的盈利能力,這顯然令現有和潛在的中國投資者頗為擔憂。 有專家評點說,“不過只要礦產資源的需求保持旺盛,并購活動很可能繼續進行”。鑒于中國以及印度等經濟體蘊藏巨大潛能,目前高漲的礦產需求可能將持續很長一段時期。在未來數月,該行業的交易特性將會出現微妙的變化。盡管一直以來,澳大利亞地區的礦業資產都是中國企業重點關注的收購對象,但85%的受訪者預期,企業會將投資目標轉向其他地區,其中非洲將成為最主要的獲益地區,因為非洲國家需要來自外部的基礎設施支持。
油氣業:海外并購將集中于非洲 中國企業在全球油氣行業開展了大規模的對外投資,自2005年初以來,已完成46宗交易,披露的價值總額達444億美元。受其他商品領域的投資動力所驅動,中國企業已開始尋求兼并交易,從而保證能源供應,支持國內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隨著近期中國國內消費增長率超過生產增長率,這種情況在原油市場尤為盛行。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逾半數的石油依靠進口,而中國并無計劃上馬新的國內勘探項目,這一趨勢看來還將繼續。德勤報告認為,中國各個國有石油公司希望通過并購來保證上游資產的供應,而不是直接從國際現貨市場購買石油,這可能會引發并購風潮。報告表示,57%的受訪者預計未來12個月并購活動將會增加。 未來的對外交易流也即將逐漸向新興市場集中。全球經濟的初步復蘇已推動商品價格上揚,而且這一趨勢可能還將繼續。在原油和天然氣價格走高的預期下,近90%的受訪者預計明年原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將上升。在這一背景下,發達國家的油氣公司估值已回升,這可能將迫使中國國有石油公司轉而投資非洲、中東和南美等地區。值得注意的是,59%的受訪者認為,未來12個月非洲將收獲大量中國對外投資,理由是這些地區的廉價勞動力對中國企業頗為有利,而且中國也是一些非洲國家的主要投資者,由此占據優勢。 報告認為,世界各國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將加快油氣行業未來交易流性質的改變,有90%的受訪者預計,《哥本哈根協議》和各國政府的環保舉措,將對中國油氣公司的活動產生影響。就此而言,天然氣作為最環保的礦物燃料,必將惠及國內的天然氣產業。有71%的受訪者預計天然氣和原油開采子行業的并購活動將最為活躍。與此同時,有25%的受訪者認為液態天然氣將勝過其他子行業,成為油氣并購活動最活躍的市場。另一方面,僅有17.8%的受訪者認為煉油會是收購活躍的子行業,理由是因為現在中國的汽車越來越多。 汽車業:歐洲資產成為主要目標 2010年3月,吉利以18億美元從美國汽車制造商福特手中收購瑞典沃爾沃,標志著中國企業海外收購汽車資產自此真正走向成熟。 歐洲與中國在汽車行業的關系,近20年來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0世紀90年代,歐洲汽車制造商占據主導地位,其中德國一馬當先地進入中國市場,而在過去10年中,隨著中國汽車制造企業的數量日益增加,中國企業已經反過來開始進入歐洲尋找合適的投資目標。經濟危機導致行業衰退,許多歐洲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因而遭受嚴重沖擊,這意味著中國買家通常可以便宜的價格收購陷入困境的企業資產,獲取專有技術權利,這是近期此類交易的主要驅動因素。 德勤的報告同時也顯示了中國汽車企業的收購熱情,有5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汽車業的并購活動在未來12個月將增加,因為中國汽車制造商正在發展壯大,其產品正在追趕世界領先公司,逐漸成為外國投資者的收購目標。而中國的汽車業較為分散,亟待整合,加上生產效率不高,也將成為并購的推動因素。 德勤中國汽車業并購交易服務合伙人錢以文預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與歐洲之間的汽車業交易量可能有所上升。中國并購者將繼續專注于對北美和歐洲汽車企業的收購,以此來增強其在國內及海外所提供的服務的核心競爭力。2005年~2008年期間,按數量計算,歐洲收購占中國所有對外汽車業投資的33%。而就交易價值而言,只有15%的中國汽車制造商海外投資是在歐洲。然而,2009年~2010年上半年間,上述比例已分別上升至49%和28%。有了上述吉利與沃爾沃交易的先例,近期在歐洲出現的中國汽車業收購案例激增,似乎并不足為奇。比亞迪與德國汽車制造商戴姆勒近期成立了一家研究和技術合資企業,雙方持有的股權均為50%,該公司主要負責開發電動汽車。 目前普遍預測,汽車零部件行業是中國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個行業。隨著子行業的發展,售后市場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大。中國公司在一些低生產成本零部件方面,已經具備國際競爭力,因此能夠有序發展,以服務國內市場和生產出口產品。但是,隨著行業越來越全球化,中國公司越來越多進行海外采購,并尋求收購外國競爭對手,海外并購也會在這個細分市場中發揮一定的作用。 德勤報告指出,中國汽車業對外收購海外資產的數量在2010年~2011年間肯定會有所上升,這些收購主要是為了獲取新的技術以及開辟新市場。半數受訪者認為,大多數中國海外并購者未來12個月的目標是歐洲資產,緊隨其后的依次是北美與非洲。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