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礦業環保門損失逾四千萬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紫金礦業”,601899.SH,02899.HK)的“環保門”損失不僅僅是不足千萬元的行政罰款。
針對10月8日公告中“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環境污染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為3187.71萬元”的表述,該公司董秘鄭于強昨日向早報記者證實,3187.71萬元指的就是紫金礦業的賠償,其中又約有超過3000萬元用于賠償漁民損失。
鄭于強稱,上述損失會在今年年報中全部計提。他同時表示,從上述事件對漁民影響的角度來考慮,“這件事情已經結束了”。
“隨著10月8日的公告中也披露福建省環境保護廳對公司進行956.313萬元行政處罰,(就意味著)紫金礦業‘環保門’事情算告一段落。”鄭于強說道。
今年7月3日,紫金礦業位于福建上杭縣的紫金山銅礦濕法廠發生污水滲漏事故,9100立方米廢水外滲引發福建汀江流域污染,造成沿江魚類大面積死亡和水質污染。此后,各方一直關注紫金礦業因此可能受到的影響。
而鄭于強的解釋結合此前的公告,也就意味著紫金礦業至少將因這一“環保門”損失4144.023萬元(3187.71萬元加956.313萬元)。
不過,4000多萬元的“環保門”損失,對今年上半年凈利超過27億元的紫金礦業顯然只是九牛一毛。10月8日,紫金礦業在“利空出盡”后,A股開盤后5分鐘即封住漲停,并以8元/股的漲停價報收。
不過,判斷“利空出盡”可能為時尚早。紫金礦業在上述事故發生后又于今年9月發生了信宜紫金礦業有限公司(信宜紫金)潰壩事故。紫金礦業證券部一趙姓人士昨日表示,目前該事件還在調查中,暫未有新進展,具體影響還不確定。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