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遭遇新一輪貿易摩擦 從低端產品向高科技蔓延
作為貿易摩擦的最大受害國,中國面對的貿易保護壓力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消退漸漸減輕,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在正在舉行的第108屆廣交會上,許多外貿企業對新一輪的貿易摩擦憂心忡忡,并且開始提前預警,加強防范。
高科技產品遭調查,貿易摩擦從低端向高端蔓延9月16日,歐盟委員會再次對中國數據卡發起反補貼調查,涉及金額約41億美元,此案不僅成為迄今中國遭遇涉案金額最大的貿易救濟調查,也是此類高科技電子產品首次出現在中國的貿易摩擦中。
今年以來,貿易摩擦案件出現一個值得關注的跡象——貿易救濟調查開始從低附加值產品,如紡織品、輕工產品等,迅速擴大到機電、醫療保健品、化工產品、微電子產品、食品土畜產品等高附加值產品。
長期以來,低成本、低價位、低技術含量一直是我國出口產品屢遭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原因,而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也是眾多企業對抗貿易摩擦的“法寶”。為什么在新一輪的貿易摩擦中,這些高端產品也“在劫難逃”呢?
國際金融危機過后,發達國家提出重振制造業,一些國家還表示將通過擴大出口來緩解國內貿易赤字問題,這使得中國的中高端產品領域面對發達國家的直接競爭,成為貿易保護指向的新領域。
“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面對的貿易摩擦從低端走向高端也是一個必然的過程。這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使得自己的高科技產品越來越具有國際競爭力。”在此次廣交會上,格力電器(000651,股吧)海外銷售公司總經理肖友元告訴記者。
中國產品深陷重圍,貿易摩擦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擴散來自世界銀行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盡管中國出口總量還不到全球的10%,但全球 47%新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和82%已完成的案件都針對中國。除了貿易救濟調查之外,還有一些國家針對中國商品直接實行了貿易保護措施,在今年全球新啟動 的15項貿易保護政策中,針對中國商品的占10項,比例高達67%。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除了傳統的美歐反傾銷調查,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也陸續登場,如阿根廷對原產于中國的鞋類采取最終反傾銷措施,印度 對中國產農藥用化學品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做出反傾銷仲裁,墨西哥繼續對原產于我國的高碳錳鐵征收21%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哥倫比亞決定對原產于中國的打汁 機征收臨時反傾銷稅等等。
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局長周曉燕認為,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而曲折,各國保護國內市場和爭奪國際市場的競爭仍將日趨激烈,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融入經濟全球化、參與國際分工,中國部分產業與發展中國家產業同質性趨強,競爭面擴大,也會產生貿易摩擦。
爭端背后的較量升級,貿易摩擦波及產業和制度領域來自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的研究顯示,貿易摩擦已經開始更深層次波及產業和制度領域。隨著我國 出口商品結構的升級和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對華貿易保護主義的領域正從貨物貿易向匯率問題、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領域擴展,貿易摩擦的爭執點也從單 個產品向整個產業擴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層面。在我國遭遇的國外反補貼調查案件,涉及我稅收、投資、貿易、產業、土地、國企改革等中央、地方經濟政策 150余項。
廣東省外經貿廳公平貿易局局長陳立鵬認為,貿易摩擦向縱深發展,不僅直接影響了我鋼鐵、石化、紡織、造紙等產業國際競爭力,危及產業安全,而且也間接影響了我宏觀經濟政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金融危機過后全球經濟面臨再調整,將經歷一段較長的低增長期,各國更加注重內外均衡發展,通過結構調整尋求新的競爭優勢。發達國家要求‘全球 經濟再平衡’,所以中國制造業出口仍將是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對象。可以說,在‘后危機時代’, 我國面臨貿易摩擦的態勢將呈現常態化、復雜化和多樣 化。”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局長楊益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