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保衛戰:長期低價賤賣命運能否扭轉
1978年,中國稀土產量僅1000噸。
1985年,稀土精礦產量就達到了8500噸。七年,翻了八番。
1988年,中國稀土產量已經達到了29640噸,超過美國25950噸的年產量,美國不得已封存稀土礦。
2006年,稀土產量達到了132500噸。
看似可喜的增長,然而這組數字的背后,卻埋藏著稀土產業的“毒瘤”。1995-2005年,十年間,“稀土價格長期處在1985年的水平,高質量的純單一稀土和單一金屬,一直在以很低廉的價格銷售。”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說。
稀土礦長期低價出口,源于稀土分離行業初期利潤高,眾多企業為攫取利潤一哄而上,“分離廠曾高達100多家,稀土分離產能達到15萬噸,而全球年稀土需 求量僅為10萬-11萬噸,這導致市場嚴重供過于求。隨后,企業之間就互相壓價。”徐光憲介紹。產量的急速增長,致使供給遠遠大于需求,稀土礦被迫遭遇長 期低價賤賣的命運。
隨后,在各方呼吁之下,稀土資源開始被重視。限采令、出口配額制……一道接一道的政策性約束接踵而至。而美、歐、日、韓等地區和國家也沒有閑著,一邊向世貿投訴和抗議,一邊忙于設立合資公司,以確保自身資源需求。可謂是外部風云詭譎,內部暗潮涌動。
稀土儲量銳
稀土礦低價銷售造成的損失,僅僅是稀土產業“毒瘤”中的冰山一角。相較于此,稀土資源的大量流失才更為令人憂心。目前,無論是北方的白云鄂博稀土礦,還 是南方的稀土礦,現存儲量都已較原有儲量減少了一半,也就是說,稀土礦已被開采了一半以上,而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可開采年限僅為二三十年。
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顯示,2008年,中國稀土的工業儲量為520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11235萬噸的46%。僅隔一年,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就銳 減為3600萬噸,所占比例下滑至36%。伴隨著挖掘機的深入,出口量的增加,是稀土儲量的急劇減少。“近年來稀土礦過度開采,雖有政策限制,但還遠遠不 夠。”徐光憲說。
據了解,中國稀土礦儲量中,內蒙白云鄂博礦為4350萬噸,占全國儲量的83.7%。白云鄂博礦的稀土主要在主東礦。 主東礦的礦石儲量為6億噸,含稀土3000萬噸。從1958—2009年,主東礦被作為鐵礦已開采3.12億噸,尚余2.88億噸。“如果按照2009年 年開采1200萬噸的速度開采,24年將采完。因此,應該逐年減少主東礦的開采量,增加西礦的開采量。”徐光憲說。
南方稀土礦儲量更不樂觀。據了解,南方離子型礦的工業儲量為150萬噸,從1970年開始,到2007年的37年間,每年開采約6.43萬噸,已消耗90.4萬噸,占比60.3%。截至2009年底,只剩40.3萬噸。
“目前,南方離子型稀土礦三分之一的產量都是用于出口了。如仍按每年開采6.43萬噸的速度,則6年多點的時間就將開采完。”徐光憲說,“中國南方的離 子型稀土礦是中重稀土礦,而國外的稀土礦多是輕稀土礦。因此,南方離子型稀土礦的開采量必須大幅減少,以保護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寶藏。”
徐光憲介紹,年6.43萬噸稀土礦開采量,僅生產稀土4.5萬噸。因此,利用率低造成稀土礦產嚴重浪費也不容小覷。“南方離子型礦利用率只有70%。 2007年以前利用率更低,只有50%。因此,應該提高回收率,以避免資源浪費。”徐光憲說,“回收率可以提高到90%。”
與儲量大幅 減少相對應的,是需求的不斷增長。新能源,主要是風電、新能源汽車,因政策支持呈利好之勢,加大了對釹鐵硼永磁材料的需求。而稀土礦中的釹和鏑,是釹鐵硼 永磁材料不可缺少的金屬元素。此外,節能(節能燈等)環保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興發光材料需求的增長,也加大了稀土礦的需求。
一邊是需 求在增長,而另一邊是產量在限制,這就帶來了稀土價格的升溫。據上海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9月6日,氧化釹價格為22萬-22.5萬元/噸,較1月 12.2萬-12.9萬元/噸的價格,上漲了80%。9月6日,氧化鏑價格為1400-1450元/千克,較1月620-630元/千克,上漲了 125%。
對于這一輪的漲價,徐光憲并不滿意,他說,“國外自主開采成本要比從中國進口高4倍,因此,稀土礦產價格至少還有4倍上漲的空間。而氧化鏑因其稀缺性,還有10倍的上漲空間。”
在業界,稀土礦一直有“工業味精”之稱,仔細斟酌,這稱呼相較于稀土礦,實則不合適。作為調味品的味精,本是可有可無,而工業對稀土礦的需求,量雖然不多,但是不可或缺。所以,“工業味精”之說,難免小覷了稀土礦的重要地位。
遭遇政策急剎車
稀土產量過剩源于稀土長達十年的無序開采,一直未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這一狀況直到2007年才有所遏制。2007年,國土資源部在正式下文規定,限制稀 土年產量為8萬噸,略低于全球10萬噸需求量。限產之后,2007年稀土價格比2006上漲了1-3倍。此后至今,稀土產量一直未能擺脫政策性限產的局 面。
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卻使得稀土產量再次抬頭,“主要是因為日本等主要稀土需求國,在中國廉價銷售稀土礦時,已經有近20年的稀土儲備。”徐光憲說。
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師MarcHumphries的一篇名為《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條》的報告,驗證了中國稀土產能的再次上漲: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36%;產量則為12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7%。
大量無序開采,帶來礦產資源的急劇減少,使得賤賣十余年的稀土礦,在2010年遭遇政策急剎車。2010年3月,國土資源部下發了《2010年鎢礦銻礦 和稀土礦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全國稀土礦(稀土氧化物REO)開采總量指標再次進行了嚴格控制。
《通知》規定,2010年稀土礦(稀土氧化物REO)開采總量控制指標為89200噸,其中輕稀土77000噸,中重稀土12200噸。并且,2011年6月30日前,原則上暫停受理新的鎢礦、銻礦和稀土礦勘查、開采登記申請。
7月,國土部辦公廳又發布了《關于填報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進展情況統計表的通知》和《關于開展省級稀土等礦產勘查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上報稀土等礦產資源的現有開采情況,并對下一步開采編制成文規劃。
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則公布了《稀土行業準入條件》(征求意見稿),向稀土行業和社會各界征求修改意見及建議。準入條件從生產布局條件、生產規模、工藝 和裝備、能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設置了稀土礦開采、冶煉門檻。這是我國首次從生產規模方面設置稀土準入門檻。
此外,《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也于4月在環保部通過了審議。除規范探礦采礦外,出口配額也有所限制。據了解,2010年商務部稀土出口配額全年為30258噸,相比2009年的5萬噸,減少40%。
可 謂是一系列重拳不斷出擊,其中,效果最明顯的就是“出口配額限制”制度,而這也是最受爭議的,抗議聲音尤以美、日、歐等稀土需求旺盛的國家和地區為最。據 了解,早于2009年6月,美國和歐盟就中國限制稀土等戰略性物資出口上訴世貿組織。當前,日本也高調加入向中國施壓的行列。8月28日,第三次中日經濟 高層對話中,日方曾又一次要求中國放寬對稀土的出口限制。
事實上,“很多企業并未單純的坐等整合限產后的命運,一些外企已經采取了設立 合資公司的形式,以保證原料供給。美國方面所謂的將稀土開采重新提上日程,也只是計劃重新開采,是很模糊地預計,還沒有落到實處。因此,不是限產整合,就 能拿到定價權了。限產整合對價格走高是有好處的,但這個效用發揮也是一個很難的過程。”第一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巨國賢分析。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專業人士認為,限制出口不是最終目的,稀土作為戰略資源,應該列為國家級戰略物資,由國家統籌調配,并進行立法,私自開采和出口以相應的法律進行制裁。“國外大多有戰略物資法以保證資源的安全。”他說。
南方整合難度大
與限產并行的,是目前炙手可熱的行業整合。2010年可謂是中國稀土礦的并購之年。在北方,以包鋼稀土牽頭,整合包括山東在內的北方稀土礦,略顯成效。 然而南方,雖有五礦、中鋁等央企插手,但依然是梟雄混戰。“短期看來還可以,但最終效果怎么樣,真的很難說。”巨國賢說,“其實整合每年都在講,已經講了 十幾年了,但是效果一直不是很明顯。最終還要看政策的執行力度。”
需求增長預期下,帶來了稀土價格的上漲,隨之而來的,是各家企業為搶奪優勢資源展開的混戰。江西、四川、福建等南方主要稀土礦產地,成了稀土資源大戰的主戰場。無論是中鋁、還是五礦,乃至江西銅業、廈門鎢業,都為競奪稀土礦產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直至8月10日,南方五省區15市共同簽署《南方五省區15市稀土開發監管區域聯合行動方案》,南方稀土混戰局面總算是暫告一段落。根據方案,聯合監管 行動落實于企業界即為“探索建立稀土礦產品電子交易統一平臺等,增強區域礦產業集聚效應;強化行業自律,形成企業間稀土礦產品聯合磋商定價機制和礦產品調 配機制”。
也是在8月,內蒙古自治區正式下發文件,明確全自治區范圍內的稀土戰略資源由包頭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專營。看似已顯平靜的礦產爭奪戰,真正的難題還在后邊。
“民營企業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在有盈利空間的情況下,會盡可能的通過稀土產量最大化來創收。稀土的探礦權和采礦權雖然暫停了,但是之前已經批準了很多, 存量很大,這需要政府和參與行業整合的企業把這些小礦證回收上來。而這是需要時間的。”國金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王磊說,“并且,收購需要對價,一些小 企業有意提高價格,也提高了收購的成本,加大了收購的難度。”王磊告訴《英才》記者。
其實,整合的難度主要在南方,而不在北方。“南方稀土資源過于分散,牽扯的利益方太多,而北方一直是以包鋼稀土為主,整合起來比較容易。”徐光憲說。
對于資源整合方式,王磊認為,由國企或央企牽頭整合最好,“因為現在稀土需求太少,一些小的民營企業隨便挖一挖,可能就占5%-10%的產量很大的市場份額了。而國有企業是不一樣的,會嚴格遵守稀土生產指標。”
不過,正如王磊所預測,礦產整合,不能一蹴而就。“原來是比較散,現在是在往起攏,但是攏一下子就出結果也很難。也沒有數量化的標準。”巨國賢也持相同觀點。
相較于資源混戰,已有部分企業,以中科三環、五礦以及包鋼稀土為代表的企業先行一步,整合產業鏈。
無論是限產,還是整合,“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王磊說。與之相比,直接限制出口的效果則相對明顯。2010年,商務部已下達的稀土產品出口配額為 30258噸,其中內資企業共分配到22512噸,外資企業共獲得7746噸。出口配額比2009年減少了40%。據悉,中國明年的稀土出口配額將會繼續 縮小。
產值與產量不匹配
“新能源發展對稀土的需求拉動最大的就是輕稀土,而輕稀土方面主要受益者是包鋼稀土。”雖然巨國賢認為,新能源對稀土需求的拉動作用有多大,很難實現量化。但是,從稀土價格的上漲幅度可見一斑。
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對釹鐵硼的需求在不斷增加。節能發光材料對稀土的需求也在持續上漲。“目前,下游需求比較旺盛。”王磊說。
平安證券研究員肖燕松給出了一組數據,按照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到2020年,國內混合動力車年產量124萬輛,純電動車年產量超400萬輛,預計 帶來4.4萬噸/年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從全球范圍來看,2020年混合動力車產量將超過1200萬輛,純電動車產量超過600萬 輛,帶來9.8萬噸/年高性能釹鐵硼需求,市場規模可達466億元。
而風電方面,預計到2014年,全球風機用釹鐵硼市場規模可達到 129億元,復合增速33%;國內風機用釹鐵硼市場規模達到48億元,復合增速50%。家電方面,以變頻空調為例,預計到2013年將成為國內空調的主 流,帶來釹鐵硼的市場超過30億元。在洗衣機、冰箱等其他家電領域,會有類似的效果。
這一需求的上漲,帶動了釹鐵硼板塊股價的飆升。以中科三環為例,9月8日收盤價為19.17元/股,而1月8日收盤價為9.28元/股,八個月上漲了106%。
不過,我國釹鐵硼產量雖高,但主要集中在電聲、磁選等中低端市場;而中高端市場如音圈馬達(VCM)、核磁共振(MRI)、風機、車用電動機等領域主要為日本占領。
“釹鐵硼行業的核心技術在于制造工藝,對產品的均勻性、一致性、鍍層質量要求很高。由于工藝技術水平和設備自動化程度低的原因,我國釹鐵硼磁體在均勻性 和一致性上不如日本。”肖燕松說。“釹鐵硼工藝專利很多在美國,國內只有中科三環,寧波韻升等五家企業跟外方簽有協議,出口需要給付專利費。”
目前,中國釹鐵硼磁體的均價只有日本的40%左右,導致產值與產量不匹配。2008年,我國釹鐵硼產量全球占比78%,但產值占比只有58%,產量和產 值不成正比。而日本,產量占比21%,產值占比高達38%。目前,高性能釹鐵硼市場中,日本占有71%的份額,中國只有23%。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