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征資源稅是在給控制通脹攪局
我國的資源稅肇始于1984年。1984年9月28日,財政部發布的《資源稅若干問題的規定》指出,從1984年10月1日起,對原油、天然氣、煤炭等先行開征資源稅,對金屬礦產品和其他非金屬礦產品暫緩征收。但是,十幾年過去了,目前資源稅依然采取從量定額征收的辦法。尤其與國外相比,更是有天壤之別,譬如,我國現行的原油從價稅率為1.5%,遠遠低于10%的全球平均水平,不到美國、德國、法國的三十分之一。
資源稅一旦按既定既定方案改革,不僅可以有效遏制掠奪性的資源開發,改變經濟發展過于依賴資源消耗的態勢,也可以通過資源稅改革,籌集到大量財政資金,并將其通過轉移支付用于環境綜合治理,會使我們的生存環境更加優美和清潔。然而,盡管開征資源開征資源稅是大勢所趨,但是令公眾擔心和憂慮的是,在目前通脹的節點出臺資源稅,顯然不合適宜。
因為資源稅稅負轉嫁給普通老百姓難以避免,勢必會加重居民的經濟負擔。以今年新疆資源稅試點為例,就試點方案公布的前一天,國家發改委宣布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230元,并提出進一步改進天然氣價格管理,完善相關價格政策。緊接著,以天然氣為原料的尿素和甲醇等化肥企業的原料成本將上升了12%-15%。可以想像,對于煤炭行業來說,倘若開征資源稅,也會將把成本轉嫁給終端用戶,也就是議價能力最差的消費者頭上。
更為要命的是,倘若在年內開征資源稅,無疑會給國家控制通貨膨脹攪局倒亂。進入5月以來,CPI直線上升,屢創新高。CPI第一次超過3%的高點是5月份,創出同比增長3.1%的高位。六月份回落到2.9%。7月份同比再次創出新高,達到了3.3%;8月份又突破7月份0.2個百分點,9月是3.6%。據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預測,10月份CPI比9月份還要高。在國內與國際雙重因素疊加下,正如著名經濟學者馬光遠預計的那樣,起碼在兩年時間內,中國的物價指數再次回到3%之內基本無望。這意味著,今后在較長時間內,民眾還要忍受高物價的煎熬,總體物價高位運行難以在短時間內徹底扭轉。
當前,普通百姓已經感受到物價上漲帶來的生活壓力。在一片“漲”聲中,不少人想趕在“漲價”之前囤積生活必需品,他們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囤族”。甚至還有人自稱“海豚(囤)”,即海量囤儲,目前海豚一族目前已擴展到全國。如果在這個時間節點,貿然開征資源稅,不僅會讓通脹加劇,加深貨幣政策實施難度,而且也會使中國的宏觀調控變得進退兩難。
資源稅變革必須進行,也應該實施。但是,什么時候開征,必須通盤考量,尤其應把經濟發展中頭號敵人通脹因素考慮進去,而不能簡單地站在節能降耗、資源價格改革的狹窄思路上,想開征就急吼吼地開征,必須使得資源稅開征不是給控制通脹倒亂攪局。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