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未來40年面臨巨大挑戰
中國銀監會首席顧問沈聯濤11月6日在“財新峰會2010之金融新紀元:嬗變與機遇”分論壇表示,亞洲未來40年會遭遇巨大挑戰,要走一條非常艱巨的“中庸之道”。
沈聯濤認為,與一般人不同,未來亞洲2050年會遭遇挑戰。他表示,如果用實體經濟的話來說,一般的預測人認為,2050年亞洲的GDP可能占到全球的55%-60%。這是因為亞洲人口是占到全球的55%。但是他個人覺得,這不是必然的結果。實際上亞洲崛起面臨的風險跟挑戰是很大的。
沈聯濤認為,金融危機帶來幾個大趨勢:第一,發達國家是在去杠桿率;第二,他們經濟發展緩慢;第三,他們的金融監管,正如美國財政部助理部長拉戈所說,監管會更嚴肅。
這種情況下亞洲面對的第一個大問題,在金融界角度就是面對泡沫、熱錢跟全球價格扭曲的問題。但問題是我們已經沒有很準確的路,我們從來沒有走過這條路,不但亞洲沒有走過這條路,全球也沒有走過這條路。
第二個大問題,亞洲還是比較簡單的金融體制,基本是銀行為主的金融體制,資本市場不太活躍。這也可能是亞洲自己不均衡的發展的結果,但是未來40年面臨的風險會更大,靠一個比較穩健的銀行去對沖這個風險,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所以西方國家他們金融體制會從復雜到簡化,但是亞洲是比較簡單的金融體制會更復雜。
第三個大問題是金融創新的問題,亞洲怎樣面對未來的實體經濟的需求。
“我們的工業更發達,我們的服務業更發達,我們的金融一定要創新。”沈聯濤表示。但是創新也有一個很大的條件,就是亞洲的監管一直比較謹慎。他認為謹慎監管不是錯,但是如果過度監管也會出現堵住金融創新的問題。監管太松就是這次危機的后果,會出現危機,因此怎樣找到中庸之道是非常關鍵的。
“我個人認為,亞洲的金融創新不會用杠桿率去創新,把產品復雜化,應該是用服務質量的創新,平臺創新,產品創新跟制度創新,這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潛力。”沈認為。
第四個大問題是城市化。亞洲城市化的大趨勢是堵不住的,城市化大趨勢意味著消費者、投資者更成熟,需要更不同的產品,尤其是金融服務。但是,亞洲最基本的城市化的挑戰就是的基礎設施的融資問題。沈認為,這不但是中國的問題,東南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孟加拉、越南,他們的基礎設施很缺。亞洲不缺錢,但沒有一個很好的金融渠道去長期投資這些可以說有風險的基礎設施。
第五個大問題是老齡化問題。亞洲現在已經從基本小康社會走向開始富有。儲蓄越來越多,但怎樣保持儲蓄的價值?日本的慘痛教訓值得關注,如果亞洲在未來五年、十年之中在泡沫、熱錢的情況下不把握好就可能掉進日本20年衰退的情況,而且當時日本是全球最高儲蓄率的存款者、投資者,但他們當時的回報率在20年之內是很慘痛的。
第六個大問題是風險管理的問題。亞洲未來這三四十年的風險是非常大的。亞洲的實體經濟在轉型、工業在轉型、制度在轉型,亞洲也要面對一個從出口轉向內需,環保如氣候轉暖以及天災的大問題,這些風險不是一個普通的金融體系可以抵住的。
“如果還是像現在這樣走高杠桿式的金融體系承擔這種大風險可以成功嗎?我個人認為不一定會很成功。”沈聯濤表示。
沈聯濤認為,亞洲如果要走得比較成功,大趨勢是亞洲金融一體化的時機到了。如果中國不繼續跟全球做伙伴,不跟亞洲的鄰居做伙伴,中國走向更復雜、更成熟的金融體制是不容易的。但是要走這條路,就要面對一個怎樣自我約束,怎樣自由化,怎樣開放化,怎樣把握面對的這種風險,這又回到了市場跟政府的博弈。 沈表示,究竟在未來這20年、30年之內,政府、監管在市場的角色究竟是多大?“是完全開放嗎?不對,完全監管嗎?不對,怎樣走這條非常艱巨的‘中庸之道’,我自己覺得是一門藝術。”沈聯濤道。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