釩電池儲能成新能源投資熱點 亟待國家補貼政策出臺
儲能行業的資本春天正漸行漸近,但市場春天卻遠未到來。國內發展儲能,現在不缺資金,缺的是技術和政策。
10月初,布局儲能領域多時的比亞迪頻繁發布在各地建設儲能電站的消息。此前7月,一向對儲能秘而不宣的英利也高調透露了其飛輪儲能設備生產的詳細時間表;而一直備受資本青睞的普能也于今年3月份完成了2200萬美元的第三輪融資。
“國內發展儲能,現在不缺資金,缺的是技術和政策。”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新能源動力及儲能專委會候任秘書長夏凡對《中國經營報》記者描述了儲能市場的概況。
資本風動
儲能市場到底有多大?市場研究機構SBI最新出具的能源報告顯示,全球公用事業的儲能市場規模每年能夠增長15.8%,到2015年將超過100億美元。
而做出這一預測的原因在于,盡管全球都在大力發展新能源,但由于風能、太陽能和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受季節、氣象和地域條件的影響,具有明顯的不連續、 不穩定性,發出的電力波動較大,可調節性差。當電網接入的風電發電容量過多時,電網的穩定性將受到影響。電網接入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發電大規模發展的瓶 頸。
而配套大規模高效儲能裝置,可以解決發電與用電的時差矛盾及間歇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直接并網對電網的沖擊,調節電能品質。儲能技術在離網的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新能源發電應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而據安永出具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新能源領域,投資儲能技術的資金正在大幅上升。儲能正成為資本投資新能源的一個新熱點。
“未來的電動車時代和智能電網建設,儲能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夏凡說,儲能的市場前景是確定無疑的。 技術路線博弈
然而,與風電、太陽能不同的是,儲能領域的競爭從一開始就集中在技術層面。“技術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投資儲能的風險之一。”已經投資四家儲能企業的北極光創投合伙人楊磊說。
據了解,目前儲能行業的主要技術路線包括化學儲能(鉛酸電池、液流電池、鈉硫電池和鋰電池等)、電磁儲能(超級電容器儲能)、物理儲能(抽水儲能、飛輪儲能、壓縮空氣儲能等)。
幾乎每一種技術路線都由一位業界的“大佬”力挺。比如主打鋰電池的比亞迪,主攻飛輪儲能的英利,以及在鈉硫電池領域獨領風騷的日本公司NGK。
“一方面,這些公司從自身原有的技術優勢出發選擇不同的儲能技術路線;另一方面,儲能的應用領域很廣,未來也不可能是一種技術就能主導所有的市場。”夏凡認為,技術多元化必然會在儲能行業形成前期出現。
“具體來看化學儲能的幾種技術路線,鉛酸電池成本最低,但能量比也最低,主要運用于電站儲能中;鋰電池則恰恰相反,大多用于動力儲能;液流電池、鈉硫電池成本和能量比都較為適中,但主要用于電站儲能。”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進一步解釋說。
盡管有不同的市場細分,但是儲能技術的明爭暗斗已經展開。今年7月份,國家電網在張北推出了20兆瓦的風能和光伏一體化儲能項目招標,鋰電池、釩電池和鈉 硫電池分別中標。據報道,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就曾公開表示,“液流電池路線對儲能電站來說是絕對錯誤的,是絕對不可能的。”
“從大的方面來講,發展儲能的方向是一定的,但是具體是哪一種技術路線還看不清楚,很可能投入很多資金去研發某種技術,最后得不到市場認可。”夏凡說,“目前還沒有一種技術被大量地跟風,也就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每一種技術都是有缺陷的。”
“礬電池中所用的五氧化二釩含量少,提煉工序比較復雜,存在的技術問題較多;飛輪儲能的成本高,不太適用于電站儲能;超級電容具有某些很高的技術性能,但 是很難有技術突破……”對于儲能技術選擇的艱難和復雜,中環工程(中國)有限公司總裁顧華敏深有感觸。據其介紹,中環在這兩年也在計劃做儲能,經過了長時 間的調研,目前仍然沒有確定到底采用哪一種技術路線。
此外,除了上述個別問題,所有的技術還都存在難以去除的通病。李勝茂就表示,目前國內企業大多只掌握了千瓦級儲能電池的生產技術,而電池從千瓦級到兆瓦級不是一個簡單擴容的問題,是完全兩個性質的技術要求。這樣的技術水平必然會阻礙儲能行業的發展。
儲能須過成本關
技術的不成熟在帶來選擇難度的同時,也造成了儲能的成本居高不下,客觀上抑制了國內儲能市場的形成。 “儲能的市場化,首先還是要考慮技術和經濟性的問題。如智能電網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調節電力供應,儲能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段;對獨立的風電、光電系統來說, 儲能是必不可少的,但風電、光電的價格本來就比較貴,如果加上儲能裝置,價格就更貴了,市場就不可能接受,因此,儲能的大規模生產必須要先解決這些問 題。”中國可再生能源協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幾個示范項目之外,國內儲能市場化的成果還寥寥可數。
“儲能的內在需求是存在的,但是只有當成本降到一定程度,具有一定的經濟性之后,才能形成市場。換一句話說,只有當儲能一次消耗掉的能源成本比發電機停下 來的成本要低的時候,儲能才能夠推廣。現在還遠達不到這樣的效果。”顧華敏分析,目前看來,不管是哪一種技術,成本問題都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這一方面是由于儲能技術的不成熟,比如礬電池50%以上的成本都集中在電解液上,由于后者的原料——五氧化二釩在釩礦中的含量少,提取工序復雜等原因,成 本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李勝茂也指出,目前國內儲能電池企業面臨一些關鍵組件需要花高價從國外進口的尷尬局面,這既推高了儲能電池的生產成本,也不利 于產品的質量控制。
而從大環境來看,儲能的政策利好并沒有如約而至。“目前國內還未出臺儲能行業的相關政策,儲能行業的發展更多是間接受惠于新能源產業方面的扶持。”李勝茂說。
夏凡也指出,國外的一些儲能企業之所以能夠異軍突起,與政策環境不無關系。而中國雖然有對風能和光伏發電的補貼,卻沒有與之配套的儲能相關規劃和補貼,“不利于推動儲能市場的形成。”
“相關部門在儲能行業尚未出臺明確的產業政策和行業標準的現狀也使得目前百花爭鳴的儲能技術面臨著巨大的政策風險。國內儲能行業的投資回收周期會較長,提前介入該行業的企業可能面臨較長時間的市場培育期。”李勝茂提醒道。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