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價格集體“休克” 過度投機被抑制
“國16條”落地一周,奇效已顯——全國主要農產品價格在一波高潮過后,集體“休克”。 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期貨市場的劇烈反應已經全面傳導到現貨市場,政府的措施已經見效。但是,從長期來看,農產品價格已經進入趨勢性的上漲通道。 急漲猛跌拉低預期 29日,記者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家超市里發現,農產品零售價格出現松動跡象。原本賣14元/公斤的有機紫甘藍,已經降至11元/公斤;雞蛋也從前期的9.6/公斤,降至目前的8.8元/公斤。 業內人士表示,超市價格松動與降低農產品進場門檻有直接關系。不久前,北京市組織了農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各大超市進行合作。超市減免了農產品的進店費、條碼費等,同時蔬菜、瓜果流通的中間環節也被“省掉”,蔬菜價格至少可降低10%左右。 根據國務院精神,發改委23日曾明令要求降低超市進場費等相關費用,完善和落實鮮活農產品的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等。 而在朝陽區大洋路綜合市場里,大部分農產品的批發價更是較前期高點明顯回落。其中,食用油降價最“給力”:金龍魚5升裝的大豆油已經由前期的54.5 元/桶降至52元;紅富士蘋果從前期的5.5元/公斤,降至目前的4.9元/公斤,降幅高達16.4%,并且已經在這一水平穩定多日。 現貨市場的反應只是前期期貨行情的重演。 11月12日以來,國內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小麥、玉米、秈稻價格跌幅平均為6%左右,豆油、白糖價格下跌超過10%,棉價跌幅則超過了20%。 業內人士表示,“農產品市場曾經是新增資金最青睞的地方,如今成了資金撤退最洶涌的地方。”期貨市場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顯示出我國抑制農產品過度投機的措施效果顯現。 東方艾格高級分析師陳樹韋認為,在政府的調控下,農產品價格過快上漲的預期開始減弱,這種趨勢大概會持續到明年3月份。 趨勢性上漲通道已打開 但是,記者在大洋路綜合市場還發現,在部分農產品價格松動的同時,依然有不少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價格保持了堅挺。29日,杭椒批發價從18日 的6元/公斤上漲至8元;蔥頭的價格從前期的1.6/公斤上漲至2.0元,大白菜價格從1.04元/公斤上漲至1.3元。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認為,“農產品的漲價反映了農地的潛在價值正日益凸顯。”在同一單位的土地面積上,務農和其他行業的收入差距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某批發市場的負責人則認為,隨著經濟加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類生活用品價格也會隨之上漲,當然包括蔬菜價格。這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表現。 即便是從2007年的數據來看,日本和韓國大米價格分別是我國的5.9倍、7.2倍;大豆分別是3.5倍、6.0倍;豬肉分別是1.5倍、1.6倍;蛋分別是1.6倍、2.0倍;奶分別是2.0倍、2.4倍。 該人士表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農產品生產三大“基礎成本”——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土地價格剛性上漲不可避免,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正通過漲價回歸價值,進入趨勢性的上漲通道。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