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的利弊關系應辯證分析
重商主義,也稱作“商業本位”,是16至18世紀歐洲最流行的政治經濟體制。其信念是:一國國力基于通過貿易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是16~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也可概括為以金銀貨幣價值論為核心的經濟學說。
人們對人民幣匯率問題的爭議,從根本上反映出對該理論出現了認知上的分歧。積極反饋方認為:本幣升值,帶來負面影響——沿海出口加工業將受挫,出口商品價格優勢不再明顯,產品國際競爭力下降;而國外商品將具有價格優勢,擠占國內企業生存空間,進而工廠倒閉,人們失業,經濟進入下行通道。反之,人民幣貶值,被認為從理論上與之正好相反。
同時,消極反饋方以升值帶來時空效應看好本幣升值,肯定人民幣升值存在積極作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經濟,“入超”國意味著獲得更多資源分配,為國內產業質變注入外部推動力,提高國民經濟總量。如某國貨幣實時對美圓升值并存在升值預期,會暫時打擊某國出口產業,加快熱錢流入速度,但是另一方面,某國居民可以以等價買到更多商品,同樣增加某國經濟總量。從長遠來看,對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大于負面作用。根據市場經濟“優勝劣汰”本質,需要依靠匯率支撐出口的企業在本質上已經不具有了生存的價值,匯率的變化可以引入世界等水平競爭,淘汰落后產能,留下具有競爭力的企業。
以我國出口制造業為例:人民幣升值削弱出口企業國外競爭力,使貿易重心轉入國內,與國外先進企業產品同時進入國內展開撕殺肉搏,淘汰一些技術含量低、管理制度落后、創新能力弱的企業。那些敢于自主創新、敢于加大科技投入的企業存活了下來,生產力進一步發展,國民享受到更加廉價的產品,經濟總量進一步加大。引入競爭機制是倒逼企業創新變革的動力。對待一個在父母襁褓中長大的孩子,讓他到社會大環境中經歷社會洗禮可能會讓他暫時受到挫折和打擊,但從孩子的長遠發展來看利大于弊。
那么,是否為了經濟長遠發展升值就應該一步到位呢?1985年9月日本政府公布“廣島協議”,主要內容是提高了匯率的靈活性。不出兩年,日元對美元和歐洲貨幣迅速走強,兌美元匯率從240:1升至120:1。隨后,日本房地產和股票市場在熱錢推波助瀾下產生了巨大泡沫,股市直沖四萬點。危機關頭,華爾街嗅出時機,傾巢而出,動用巨資,大肆賣空日本,NIKKI一路狂跌致一萬點,日本金融界吐血,股民跳樓,房市蹦盤,經濟自此一蹶不振,直到今天仍然沒有走出衰退的陰影。當年日本犯了明顯的冒進主義的錯誤。我們需要提高危機意識,因為歷史輪回的車輪永不停息。正如溫總理(2010年10月6日,布魯塞爾)說的:“人民幣升值過快對世界是災難。”
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式讓國人擔心更甚:流動性過剩、產能過剩、樓市過熱、通貨膨脹壓力日益加大,這時候人民幣快速升值無異于火上焦油,給經濟的火山口增加能量——熱錢會蜂擁而至,使國內資產進一步升值,作大資產泡沫。國內經濟矛盾在于:一是實體經濟發展陷入瓶頸,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三是面臨通脹壓力。保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擴內需等發展方式,簡而言之就是進一步市場化,改革并擺脫計劃經濟束縛。
綜合眾多因素,我們應該采取“拖”字決,實行人民幣可控制范圍下的緩慢升值,國家采取的漸進升值的政策是符合時事的英明之舉。然而,如何把握這個度是一切問題的關鍵。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