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最大隱患?
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貨幣政策主基調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這反映了國家將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作為中國經濟的頭等大事。然而,中國資產泡沫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是貨幣性的還是結構性的?泡沫是矛盾問題的原因還是矛盾問題的結果,它折射出中國宏觀經濟怎樣的深層次問題?確實需要我們更深入的思考。
30多年來中國長期持續的高增長主要得益于 “要素紅利、市場化改革紅利和全球化紅利”的巨大貢獻。然而隨著這三大紅利的逐步衰減,中國主要依靠低成本優勢的超高速增長逐漸回歸常態,“大進大出”式的循環發展模式也似乎走到了盡頭。2011年是中國新的“五年計劃”的開端,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岔路口。
從目前看來,三大紅利的衰減并未馬上反映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回落上,卻反映在近年來中國產業資本逐步流向資產領域和虛擬經濟的現實上,這也是今年中國政府出臺兩輪比較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也依然效果不佳,房地產市場泡沫化趨勢并未根本得到遏制的根本原因。
傳統增長紅利的衰減已經導致了中國陷入經濟增長的陷阱,即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銷售價格不斷下跌的雙向擠壓下,實體企業利潤(中間層)迅速變薄,也被稱之為“三明治陷阱”。落入“三明治陷阱”的國家,其經濟一般都會極速泡沫化,因為企業為了維系生存、維系收益,被迫將大量資本投向房地產、投向股市,以至整個國家經濟迅速泡沫化。
而當前中國房地產泡沫化、大量資本追逐投資品(或是可以充當投資品的農產品、商品)其所反映的正是這類陷阱。由于紅利的減少、勞動力、土地以及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使得制造業行業利潤率越來越薄,不僅靠實業起家的眾多民營企業紛紛“逃離”實體經濟,一些大型國企也“不甘寂寞”,當這些資產領域產生預期利潤率大大超過,或者成倍超過制造業的利潤率時,它就會導致制造業的空心化,就會導致制造業的大量資金有游離出。這些年來許多國有制造業企業紛紛進軍房地產市場,以至于國資委今年上半年不得不強推78家央企退出房地產業的計劃,從一定意義上講,房地產的確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
根據相關的統計,中國目前商品房存量約為GDP的200%左右,做一個簡單測算,如果中國的房地產的投資每年的增速約為15%,同時不考慮貶值等因素,中國房地產業將直接為GDP貢獻3個百分點的增速。同時相關研究也表明,房地產投資對關聯產業的帶動系數約為1.93,房地產業還帶動了水泥、鋼鐵等20多個產業的發展,這樣的一個“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行業,其任何的風吹草動足以牽動整個宏觀經濟,但是經濟泡沫化的結果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最大的風險就是經濟空心化。
因此,防止中國經濟泡沫化趨勢是未來中國經濟的重中之重。今后中國經濟無論怎樣轉型都要以“實業立國”為根本,實業立國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立國之本,荷蘭、英國、日本、美國的財富發展史都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荷、英、日經濟地位的下降乃至于衰落,無不緣于金融、地產經濟的勃興和實業經濟地位的下降,當今全球經濟的種種危機也皆緣于此。
在美國等西方國家開始重振實業經濟的大背景下,未來中國更需明確提出和長期堅持“實業立國”的基本思路,因為只有實體經濟才是財富創造的真正源泉。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