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產業規劃或“兩會”后出臺
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逐步提高環保產業集中度,重點培養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環保企業,可能納入《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考慮的范圍。
消息人士稱,在2009年由相關行業協會上報發改委的建議稿中,就提出“十二五”時期培養十個產值過百億節能環保企業的目標。在隨后的專家論證過程中,發改委將該產值目標降至50億元。
這位人士強調,最終定稿中是否會有上述內容,具體目標如何設定目前尚未確定,是否會有相關扶持政策要以定稿為準。
記者了解到,在2010年11月25日完成專家論證環節后,各部委對規劃中的具體內容尚存分歧,在發改委上報國務院之前尚需較大修改,考慮到與“十二五”規劃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銜接,《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出臺日期或在“兩會”后。
截至2009年,全球最大環保企業威立雅集團營業收入為32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814億元),第二大環保企業蘇伊士集團營業收入為123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081億元),而目前我國大型環保企業年營業收入大多在20億-30億元。
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認為,與國外巨頭相比,我國環保產業存在規模不大、集中度不高等問題,做大做強環保產業的關鍵是做大做強企業,這需要企業自身努力,也需要良好的市場與政策環境。
發改委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環保產業總產值2010年有望超過1萬億元。在將來較長時期內,環保產業將保持15%至20%的年均增速。“十 二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需求將達3萬億元,比“十一五”增加一倍以上,將形成全球規模最大的節能環保產業。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