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重稅主義”政策 有助提振消費信心
據《新京報》報道,2010年,全國稅收收入實現穩定增長,完成77390億元(扣除出口退稅后為70062億元,不包括關稅、船舶噸稅、耕地占用稅和契稅)。2010年,稅務部門負責組織的稅收收入完成66862億元,增長20.8%;海關代征進口稅收完成10528億元,增長35.9%。 現在,一個很不好的情勢是,政府在公共治理思路上,形成了一個怪癖。凡遇到棘手的公共治理時,馬上就會想到兩大法寶:一是加稅,二是收費。現實中很多活生生例子:道路擁擠了,想到了征收擁堵稅;為了加強控煙力度,給煙草課以重稅;房地產調控難以奏效了,開始啟動房產稅……重稅主義似乎變成了我國稅收政策的主基調。 從宏觀稅負上講,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最近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09/2010》顯示,2009年按全口徑計算的中國政府財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2.2%。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低收入國家的最佳宏觀稅負水平為13%左右;中下等收入國家的為20%左右;中上等收入國家的為23%左右;高收入國家的為30%左右。按照這個標準,就宏觀稅收負擔率的國際比較而言,中國還未成為高收入國家,但宏觀稅收負擔已達到高收入國家的水平,不僅早已超越很多發展中國家,而且已經趕英超美。 從財政增長的視角看,發達國家的財政收入一般保持在1%左右的低速增長甚至負增長時,中國的財政收入一直保持了較高的增速,而稅收增速更是高于財政收入增速。2010年全年財政收入突破八萬億、稅收收入突破7 .8萬億,增速超過20%,遠超居民收入增長。 輕稅主義政策已成為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重要選擇項。最近在美國,布什政府推行的全民減稅即將到期,奧巴馬提出了“區別對待”的修改方案,打算為中產階級實施永久性減稅。很多新興市場國家,如印度和巴西等,也推行了減輕稅負的經濟刺激政策。 筆者以為,就目前的國情,盡快矯正“重稅主義”政策,不僅是平衡國民財富格局的需要,也是提振消費信心的應有義務。經濟學基本常識告訴我們,對于一個經濟體而言,重稅主義政策影響經濟體的活力和競爭力。十二五,是我國實現發展模式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關鍵五年,在國家財力充足的情況下,應該堅持“輕稅主義”的主旋律,給企業和民眾減負。具體到如何減稅,筆者認為,一方面要提高個稅起征點。研究發現,倘若起征點從2000元上調至5000元,就有近一億勞動人口可免繳個稅,政府為此只少收個稅1200億元,不足去年預算內財政收入的2%。但這一億勞動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增收1200元,將大大提高這一群體的消費購買力,這對我國的內需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與此同時,要給中小企業減稅。中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命脈,其創造的G D P占到全國的66%,承擔的全社會就業人數更是高達70%以上。如果能對中小企業如期實現減稅,不但能激發中小企業活力,也有利于舒緩國家的就業壓力。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