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十二五”鈦、鎳、鎂等產品結構調整
云南省1月17日召開2011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云南省副省長和段琪在會議上透露,根據云南省委八屆十次全會和省政府第六次全體會議的要求,初 步擬定“十二五”末全省工業增加值達6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并實現工業投資超過1萬億,年均增長25%以上。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劉紹忠在講話中說,初步預計,云南省2010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已達26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7.1%,比 2009年增長14.5%。據悉,目前全省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0.8%,也是云南工業對GDP貢獻率首次過半,全省工業化率達到36.1%。 工業增加值 2011年瞄準3000億元 “初步預計,2010年云南省全部工業增加值為2600億元左右,增長14.5%,工業對GDP的貢獻率達到50.8%,拉動全省GDP增長6個百分點。”和段琪在對全省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公務員和企業代表的報告中提到。 初步統計得出的數據顯示,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47億元左右,增長15%;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360億元左右,增長12.1%。全省 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100億元,利稅1250億元,利潤410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2.4倍、1.9倍和1.8倍。 “十一五”共實現工業增加值9837.76億元,比“十五”期間的4636.42億元,增加一倍多。“十一五”期間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14.5%,比同期全省GDP年均增速高3.2個百分點。 劉紹忠在會議上提出了2011年全省工業發展目標,確保全部工業增加值超過3000億元,按現價計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550億 元,現價增長20%左右。“對規模以上工業的核算,采用的是企業年增加值超過2000萬元的新標準,雖然比之前的每年500萬元提高了不少,但是我們有信 心完成。”劉紹忠說。 和段琪表示,在遭遇金融危機和自然災害的“十一五”期間,云南省工業增長速度都非?欤诓焕蛩刂饾u消除的2011年和“十二五”期間,提出這樣 的增長目標符合科學發展觀。因此,云南省初步確定“十二五”末全省工業增加值達6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20%以上,力爭到2015年全省工業化率達到 45%左右。 工業投資 今年增長25% 2006年以來的5年間,全省完成工業投資6199億元,是“十五”期間的3.8倍,年均增長21.7%。其中,扣除電力的工業投資完成3230億 元,年均增長27.7%。劉紹忠認為,“央企入滇”戰略在2010年云南省工業投資領域占有重要地位,中核、中廣核、中國石油等16戶央企與云南省簽署戰 略合作協議,中國石油中緬油氣管道工程(中國境內段)開工,云南1000萬噸/煉油項目奠基。和段琪表示,到2015年,中國石油在云南的煉油能力將達 2200萬噸/年,隨著這些大項目、新產業的推進,石化等新興支柱產業將在云南崛起,成為云南工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0年,全省經篩選向金融機構推進工業項目402個,涉及投資672億元,省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合作設立了200億元產業專項貸款。冶金集團80 萬噸/年氧化鋁、60萬噸/炭素、3000噸/年多晶硅,煤化工集團褐煤潔凈化利用試驗示范、昆明中鐵200標準臺/年大型鐵路養護設備、云內動力20萬 臺/年轎車柴油機、云景林紙9萬噸/年紙漿技改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劉紹忠說,在吸引民間資本入滇興業的同時,2011年爭取新引進15戶央企入滇合作發展,爭取更多資金投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今 年云南省將繼續協調推進中國石油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和云南1000萬噸/年煉化項目、中國兵裝集團長安汽車公司商務車乘用車制造、昆船機場物流裝備、昆機數 控機床基地等一批重大項目。初步確定,2011年云南工業投資(扣除電力)總額將超過1300億元,增長25%。 結構調整 大企業是“增長引擎” 十一五”末,全省大企業集團發展邁上新臺階,煙草5年實現工商利稅3535億元,是“十五”的1.74倍。煙草工業大企業重組和品牌優化發展戰略取得 突破,紅塔集團等9戶大企業集團銷售收入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50%。做大做強大企業集團,也是云南省工業發展目標之一。劉紹忠說,到2015 年,力爭全省前100戶重點工業企業銷售收入超過1萬億元、利稅總額超過2000億元。其中,紅云紅河集團、紅塔集團、云南電網、中國石油云南公司、云南 冶金集團、昆鋼集團等6戶企業目標銷售收入均超1000億元,云天化集團、云南煤化集團、云銅集團、云南長安等4戶企業目標為500億元。 截至“十一五”末,不含煙草的工業比重由“十五”末的62.7%提高到69.6%,電力裝機達到3700萬千瓦,新增2396萬千瓦。電力銷售收入實 現760億元,是2005年的2.53倍。2010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40萬噸,礦產業完成增加值810億元。銅、鉛鋅、鋁、錫等有色金屬產業鏈進 一步延伸,先進裝備制造、光電子、新材料等信息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1年,云南省還將推動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和平臺的產業布局調整,建設好50個省級工業園區、12個特色園區和4個邊境貿易加工園區。推動以礦產、 制糖、汽車、鋼鐵、鉛鋅等行業為主的企業聯合重組,培養一批工業支柱產業。在原材料工業領域,省政府將引導和鼓勵鋼鐵企業實行同業間上下游、跨行業、跨所 有制聯合重組,還將組建水泥行業區域性集體,在焦化行業將推動以骨干企業為龍頭的聯合重組。云南省還將制定原材料產品結構調整目錄和扶持政策,推進鋼、 銅、錫、鋁、鈦、鎳、鎂、鍺等產品結構調整,提高市場競爭力。 工業園區 標準廠房入住率或納入考核 工業企業“退城入園”也是結構調整的一部分。截至2010年底,全省擁有各類工業園區119個,102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進入省級重點園區發 展,形成了電力裝備、機床、汽車、家具、三七、普洱茶等一批特色產業園區。40個省級重點工業園區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2億元,招商引資入園項目 達1660個;銷售收入、增加值、利稅年均保持25%以上的增速。 曲靖市工信委認為,工業用地成本較高,最高超過每畝30萬元,最低不低于每畝11.6萬元,占用了企業較多的項目建設資金,影響了企業的投資積極性。 不過,標準廠房的建設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截至2010年底,全省工業園區累計完成標準廠房建設面積超過400萬平方米,總量已經超出2010年初 設定的目標。 在各省級工業園區,今年還將繼續強化園區招商引資工作,推動和承接產業轉移,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全部建立投融資公司。另外,全省將建立工業園區統計調查 制度,加強園區經濟運行分析監測,力爭40個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和特色產業園區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25%以上,新入園項目達到320個以上,建成標準廠房 300萬平方米以上,標準廠房入住率可能會作為考核目標之一。 非公經濟 一如既往地鼓勵 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十一五”期間,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年均增長19%,2010年達到2850億元,為2005年末的2.4倍,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35%提高到40.6%。2010年,云南鍺業、沃森生物等非公有制企業成功上市融資。 2011年,省政府預計全省非公經濟增加值將增長20%。全省將新篩選認定1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力爭成長型中小企業增加值、利潤、利稅增長30% 以上,其中10戶企業成長為大企業,200戶企業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2010年,云南省工信委已經認定了500戶成長型中小企業。 此外,今年省工信委還將組織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行動計劃,制訂產品技術項目指導目錄,認定并支持50項開發生產項目。中小企業主管部門還將推動 中小非公企業合作交流,組織省內500戶中小企業參加中博會、昆交會等全國性會展。推進政府、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實施“中小企業融資增信計劃”也是省工 信委今年目標之一,云南省中小企業“金融超市”的建設還將加速,全年召開銀企對接會不少于5次、全年新增擔保貸款總額50億元,力爭2-3戶中小企業上市 融資。 和段琪特別強調非公經濟發展與“央企入滇”工作的關系。“‘央企入滇’工作只是招商引資在特定時期的特定工作之一,事實也證明,大企業集團對地區經濟 特有的帶動作用。”和段琪說,“在引入央企的同時,并沒有誰、也沒有文件說要減少對非公經濟的優惠政策,之前對非公經濟的優惠政策依然存在,云南省一向鼓 勵非公經濟的發展,而且央企從事的領域也不會對非公經濟企業構成威脅。” 節能降耗 今年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下降4% 和段琪認為,云南省“十一五”期間在節能降耗和綠色制造方面的工作已經完成目標任務,并初步確定2011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4%。初步統計, “十一五”期間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28%以上,2010年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全年主要淘汰煉鐵200.3萬噸、煉鋼15萬噸、 焦炭681萬噸、鐵合金5.22萬噸、水泥789萬噸等,已全部關停并拆除落后裝置及設備。 全省在“十一五”期間累計認定資源綜合利用企業1222戶、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的企業1208戶。目前,全省正在開展10個縣(市)、10個工業園 區和100戶工業企業的循環經濟試點,并推進100個循環經濟重點建設項目。和段琪提出,在“十二五”期間,要加快推進傳統資源型產業向精細化深加工方向 發展,建設具有云南特色、符合省情特點的新型工業體系。 云南省工信委提出的目標是,在鋼鐵、化工和有色金屬等重點行業建設20個企業能源管理中心,以40個工業園區和工業強縣為重點推行工業循環經濟,加強 資源綜合利用。到2015年,共生和伴生礦產綜合利用率達到33%,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72%,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5%。劉紹忠特 別提出,在2011年,全省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預計下降4%,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63%。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