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多國主張取消對華武器禁運 阻力來自美國
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事務的高級代表阿什頓日前稱,對華軍售禁令是發展歐中關系的“主要障礙”,呼吁歐盟國家認真評估這項政策;以法國和西班牙為代表的部分歐盟國家也呼吁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然而,反對解除禁令的力量也不小,分析稱,其中至關重要的是美國因素。
2009年10月1日,解放軍在天安門展示了大批國產新型武器裝備
NH-90中型通用直升機,目前許多歐洲武器在技術上還是較為領先的
解除禁令呼聲在高漲
美國《防務新聞》網站1月13日報道,歐盟一位匿名外交官稱,“中國是一個大國,歐盟必須擺脫過去‘打壓中國’的外交路線。”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可用作同中國 發展全面關系的“談判籌碼”。《防務新聞》稱,這充分體現了歐盟在關于是否堅持對華武器禁運政策上出現巨大松動。
歐盟負責外交與安全事務的高級代表阿什頓,去年12月在布魯塞爾向歐盟各國領導人遞交了一份關于歐盟同中國發展戰略關系的政策報告。
該報告將對華武器禁運視作“歐盟在外交政策和安全事務上同中國發展關系的主要障礙”,認為“歐盟應評估這種做法的意義并設計出前進道路”。
阿什頓還建議歐盟外交關系委員會應“認真討論涉及對華武器禁運的各種議題,并界定歐盟如何處理這些議題的辦法”。
阿什頓的報告被媒體解讀為歐盟內部主張取消對華武器禁運的力量顯著增強。法新社稱,去年1月,西班牙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公開要求討論解除該項政策的利害關系;法國總統薩科齊也數次表達支持解除禁運的立場。
上月30日,法國外交部發言人伯納德·瓦萊羅強調:“法國支持解除對華武器禁運,這是法國數年來一直堅持的立場。”
香港《亞洲時報》稱,今年1月初,一位匿名歐盟官員透露,歐盟內部的反禁運陣營已獲得了足夠力量,能在2011年底推動終結這項政策。該官員特別強調,一些傳統上堅持禁運的國家已傾向于“更友好的對華政策”。
經濟因素驅動歐盟立場松動
《亞洲時報》認為,歐盟內部要求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呼聲越來越高,主要驅動力是經濟因素。當前歐元區經濟陷入困頓,美國也無力再推出一個刺激歐洲復蘇的“馬歇爾計劃”。
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復蘇的重要推手,對歐盟有很強的吸引力。現在推動解除禁運有助于拯救“垂死”的歐洲軍工體系。更有軍火商認為,既然法國能向俄羅斯出售“西北風”級登陸艦,向中國出售武器有何不可?畢竟從地緣上分析,俄羅斯對歐盟有更大的安全隱憂。
比利時“歐洲觀察家”網站稱,目前,歐盟許多戰略分析家認為,隨著美戰略重心從歐洲轉移到亞太,歐盟如果不抓住機遇,通過發展與中國的關系來積極介入亞太事務,歐洲將在國際舞臺上徹底淪為“三流角色”。
因此通過解除對華武器禁運來換取與中國發展關系,符合歐盟的戰略利益。英國《每日電訊》報稱,歐洲國家所秉持的外交傳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所能帶來的各種利益,正引領著歐盟沿著終結對華武器禁運的道路前行。
美國還是難以逾越的門檻
盡管歐盟內部要求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呼聲不斷高漲,但牽制歐盟作出這項決策的制約因素在短期內也難以逾越。
首當其沖的是來自美國的反對。美國歷來強烈反對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小布什執政時曾就此警告過歐洲國家,當時美國國會威脅“一旦解除禁令,將停止對歐洲的武器出口”。
美國《紐約時報》10日稱,目前奧巴馬雖未就此公開表達立場,但前美國駐北約大使、霍普金斯大學跨大西洋中心主任庫爾特·福爾克爾透露,已聽到多名政府官 員私下表達對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反對意見。“一旦禁運被解除,將導致美國對歐洲的制裁,并陷入美歐關系的新低潮。”福爾克爾說。
英國是歐盟最強烈反對解除禁運的國家。英國政府發言人11日特別強調:“(有關解除禁運的)討論時不時地進行,這項政策的確應該重新進行審視,但現在還不是時候。”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需要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至少在英國反對的情況下,解除禁運的提案難以通過。
歐盟發言人的表態也許更能說明問題。針對外界對阿什頓政策報告的各種猜測,該發言人澄清說,阿什頓報告的目的是“推動歐盟就這項政策進行持續討論”,但歐盟不會馬上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