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場持續盛宴 全球通脹紅燈頻閃
伴隨本月8日晚間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年內首次加息,全球特別是新興經濟體防御通脹的旗幟愈發鮮明。事實上,在食品、能源及其它商品價格普遍上漲的洪流 面前,通脹威脅已經成為需要全球決策者密切關注的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金融室副主任張明2月9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通脹將是未來一年全球 經濟的最大風險,而新興經濟體面臨的沖擊將明顯超過發達經濟體。
全球商品價格普漲相對于以往的通脹威脅,自去年底以來日益加劇的本輪通脹呈現出明顯的輸入性特征。從石油到農產品、貴金屬,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正在經歷普漲 盛宴。而這場盛宴一方面將已然出現經濟過熱的新興經濟體置于更嚴峻的通脹威脅之下,另一方面則令一心刺激經濟復蘇的發達經濟體突然有些首尾難顧。
聯合國糧農組織本月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該機構編制的一項覆蓋55種糧食產品的價格指數1月份再升3.4%,連續第二個月刷新歷史紀錄。本周二,該組織再 發報告,稱中國五省干旱可能會影響到中國2/3的小麥生產,進而導致全球供應進一步趨緊。受此影響,美國小麥期價周二急升至30個月來高點。摩根大通預 測,因庫存偏低和產出疲弱等原因,全球糧價在未來幾個月將繼續上揚。除糧價外,國際油價升勢更加令人憂心。上周紐約油價一度突破每桶90美元,倫敦油價更 一舉突破100美元。以黃金為代表的貴金屬價格同樣節節攀升,國際銅價近期更突破一萬美元大關,再創歷史新高。
三重因素成通脹推手在商品價格普漲的作用下,新興經濟體通脹率全線上揚,巴西2月9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其1月份CPI同比上揚5.99%,大大超出在 年底前將通脹率控制在4.58%的官方目標。與此同時,處于發達經濟體陣營的歐元區和英國通脹亦有加劇上揚跡象,目前雙雙超出官方設定的通脹目標區間。其 中,歐元區年通脹率已加速升至2.4%,為兩年多來最快。
張明認為,本輪通脹壓力上升主要源于三重因素。首先,供給壓力持續吃緊,這主要反映在糧食價格上。受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影響,全球多個糧食產區出現減產, 直接導致多種農產品價格迭創新高。其次,需求壓力較前期有所恢復。其中新興經濟體保持強勁增長,而美國等發達經濟體亦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加速,生產活動較 前期趨于活躍,致使全球范圍的需求上升,這一點在石油和其它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方面反映得尤其明顯。最后,因發達經濟體持續實施近零利率及量化寬松貨幣政 策,全球流動性過度充盈,大量資金進入商品期貨市場,為這一場普漲盛宴提供了充足血液。
種種跡象表明,上述三重因素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很難出現明顯改變,而由此帶來的通脹壓力也有可能與日俱增。供給方面,從目前南北半球災害性天氣頻發的情況來 看,多地糧食減產已成定局,而進一步的產出威脅仍然存在;需求方面,張明認為,新興經濟體大幅收緊貨幣政策進而導致經濟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并不大,而發 達經濟體中美國經濟增長料將上揚,主要的不確定性存在于歐洲和日本。
流動性方面,目前看發達經濟體至少上半年內可能不會有明顯的收緊舉動,充盈的資金仍將為高企的商品價格提供支撐。“種種跡象表明,今年的通脹確實不易控制。”張明表示。
東西方承受不同傷痛面對商品價格上揚帶來的通脹壓力,新興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雖然苦衷各有不同,但挑戰卻同樣艱巨。
新興經濟體方面,部分國家的經濟增長率已經超出潛在增長率,出現產出缺口,導致物價上漲。這種內部通脹在輸入性通脹的推波助瀾下,很有可能表現得更加頑 強,也加大了政策應對難度。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通脹帶來的問題實質上是收入再分配的問題,即財富從債權人向債務人轉移,從低收入群體向依靠財富收入的群 體轉移,因此更易導致社會動蕩,加大政府壓力。事實上,近期包括埃及、突尼斯、加納、阿爾及利亞、巴基斯坦、也門等地出現的國內動蕩都與物價上漲有不同程 度的聯系。在這種情況下,張明認為,新興經濟體可能需要采取三個措施應對通脹。首先,收緊貨幣政策,控制信貸增速;其次,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通過增加進口 和擴張生產相結合的方式緩解供給壓力;最后,允許一定程度上的本幣升值以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
發達經濟體方面,最大的風險就是出現滯脹。目前絕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國內經濟增速明顯低于潛在經濟增長率,這也是這些經濟體剔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脹 率始終不高的主要原因。然而,一旦食品和能源價格傳導到更廣泛的商品和服務領域,同時缺乏可觀的經濟增長,那么滯脹將不期而至,屆時其宏觀政策將面臨兩 難。更值得警惕的是,滯脹將進一步打擊這些經濟體中的低收入人群,令其不得不承受高失業率和高物價的雙重負擔。張明認為,要減少滯脹發生的可能性,發達經 濟體可能不得不依賴國際協作和政策協調,以遏制國際能源、食品及其它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的協調、對發展中產糧國提供補 貼支持以及共同打擊國際游資炒作等。
全球復蘇步伐受挫由于本輪通脹與氣候因素關系密切,而對于這種外部沖擊造成的通脹高企,政策干預很難奏效,因為增加供給要比抑制需求難得多。然而,效力受限的政策干預卻毫無疑問會對經濟增長形成掣肘。 張明認為,過去兩年來,拉動全球經濟的主要動力來自于新興經濟體的高速增長。然而,為應對洶涌而至的通脹壓力,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已全面加息, 而更進一步的收緊舉動已成廣泛預期。雖然這種政策收緊不會奪走新興經濟體火車頭的地位,但經濟減速可能不可避免。與此同時,本來可以心無旁騖繼續放松貨幣 政策的發達經濟體卻不得不考慮來自大宗商品市場的通脹壓力而趨于謹慎,歐央行和英央行甚至可能早于預期即啟動加息步伐。即使是在目前通脹壓力最小的美國, 期貨市場的數據也顯示預期美聯儲于今年12月加息的交易員比例已由一周前的25%急升至接近100%。政策分心對于發達經濟體的經濟復蘇顯然不是好消息。 “總體來看,通脹威脅將影響全球復蘇步伐,不過不會逆轉復蘇方向。”張明表示。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