鎘污染重地株洲400億打造治污樣本
作為中國多目標區域地球調查發現的最嚴重的鎘污染區——湖南省株洲市,其鎘污染超標5倍以上的土地面積高達160平方公里以上。目前當地正試圖用400多億元資金,在最嚴重的清水塘污染區打造治污樣本。 鎘,是一種重金屬,化學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為化合物存在于礦物質中,進入人體后危害極大。近日《新世紀周刊》的報道稱,重金屬鎘正通過污染土壤侵入稻米。學者抽樣調查顯示中國多地市場上約10%的大米鎘超標。 報道稱,中國年產稻米近2億噸,10%即達2000萬噸。南京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潘根興團隊的研究表明,中國稻米重金屬污染以南方秈米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為烈。而在湖南主要集中在株洲、湘潭,以及受株洲污染的湘江下游。 不過昨日,潘根興教授回應說,并非市場上所有的大米都是鎘污染,大家不必恐慌。“只能說我們抽查樣品的10%存在鎘超標。”他解釋,即便是在售大米中有10%鎘污染超標,也還是微量的,短期的食用并不會給身體帶來風險。 在湖南省株洲市馬家河鎮新馬村,2006年1月曾發生震動全國的鎘污染事件,造成2人死亡,150名村民經過體檢被判定為慢性輕度鎘中毒。湘江是中國受重金屬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新馬村上游數公里的霞灣工業區即是湘江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源頭之一。 由于長期受有色金屬冶煉廠和化工廠的污染影響,在株洲市新霞灣排污口下游形成了一個明顯的高濃度鎘的污染帶。國土資源部的調研數據顯示,底泥含鎘量最高值達359.8g/kg,是《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一級標準限定值的1800倍。 據株洲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顧峰透露,株洲市鎘污染超標5倍以上的土地面積達160平方公里以上,被重度污染土地(核心污染區)面積達34.41平方公里。集中分布在以清水塘工業區為核心的天元區和石峰區,該范圍內的農用地早已不宜繼續耕作。 其中,核心污染區土地面積3441公頃,可大致劃分為四個片區:清水塘片(石峰區)、新馬、響塘片(天元區)、曲尺楓溪片(蘆淞區);其中,耕地1204.46公頃,林地1066.84公頃,牧草地7.61公頃,園地16.24公頃。 為了治污,2008年國土資源部在下發的《國土資源部關于株洲市重金屬污染土地有關問題的復函》中,允許株洲市對土地實行“征轉分離”,對被鎘污染的核心區域,共計15.66平方公里的面積,實施土地功能轉換,即分期分批逐步調整為建設用地。 據了解,核心污染區范圍內的耕地已不宜再種植水稻和蔬菜等食用農作物,部分地方需要實施村民搬遷,異地安置。當地政府人士介紹說,搬遷已經開始進行,在清水塘區域內外視污染程度來安置移民,牽扯到的移民總數有2萬多人。 但污染土壤的修復治理需要全面考慮受污染土壤及地下水的治理,資金需求巨大。而目前,中國污染土壤修復治理資金缺乏有效保障。據了解,目前株洲已投資2500多萬元對25口水塘進行鎘污染治理;投資2700多萬元,完成老霞灣港重金屬治理工程等。 當地政府希望將清水塘重金屬治理項目打造成治理鎘污染的一個“樣本”。據株洲市環保局官員介紹,項目需要的總資金大概在400多億元。其中包括工藝污染防治,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理,受污染土地的移民搬遷,企業的產業結構調整。 資金的籌措是難題。這意味著,在治理尚未結束之前,自2006年爆發重大鎘污染事件以來,株洲當地的鎘污染情況并未獲得重大改善。而且在未來的幾年,這一污染狀況仍將存在很長一段時間。株洲以及湘潭、長沙等湘江下游地區都將受此影響。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