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已對40多家銀行開展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人士22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2011年以來,央行已開始在貨幣信貸調控中運用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已對40多家資本充足率較低、信貸增長過快、順周期風險隱患增大的地方金融機構實施了差別準備金要求。
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是在既有的差別準備金制度中引入宏觀審慎要求并加以規范化、透明化,主要是基于社會融資總量、銀行信貸投放與社會經濟主要發 展目標的偏離程度及具體金融機構對整個偏離的影響,并考慮了金融機構的系統重要性、穩健狀況及執行國家信貸政策情況等。據了解,年初央行已向金融機構明確 了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的相關要素和規則。
據介紹,金融機構對央行這種新的調控機制普遍表示認可和贊同,認為該機制把金融機構信貸增長與銀行抵御風險能力結合起來,為其提供了一種主動調 整信貸行為、增強風險防范能力的彈性機制,具有規則性、透明性和市場化的特點。而且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規則相對簡單,易于理解和掌握,各機構可根據測算公 式和相關參數,依據自身的資本充足率水平、系統重要性、穩健性程度和執行信貸政策的情況等,自行測算、自主調整信貸投放,可操作性較強,與規模管理相比也 更有靈活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記者從有關銀行獲悉,1月份以來,各金融機構特別是全國性金融機構,已經開始根據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的要求把握信貸投放進度。分析人士稱,在央 行提高利率、準備金率和實施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的作用下,信貸調控取得了較好效果。1月份全部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4萬億元, 比去年同期少增3500多億元。
該央行人士透露,下一階段,央行將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和社會融資總量及貨幣信貸增長情況,繼續使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等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以及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工具,把好流動性總閘門,貫徹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