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鉛鎘米敲警鐘 環保部宣戰重金屬
中國第一個“十二五”專項規劃獲批,湖南、廣東等14個省份被列為
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對象 “從現在開始,這4452家企業,要全部給死死盯住……”2月18日,在環保部召開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視頻工作會議上,該部部長周生賢給各地環保系統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會上披露,《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下稱《規劃》),近日已由國務院正式批復。到 2015年,中國將建立比較完善的重金屬污染防治體系、事故應急體系和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體系,解決一批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基本遏制住突發性重金屬 污染事件高發態勢,重點區域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減少15%,非重點區域重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則不超過2007年水平。 據悉,《規劃》列出了14個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重點省份、138個重點防治區域和4452家重點防控企業。 這是中國第一個“十二五”專項規劃,也是2009年全國開展重金屬污染企業專項檢查以來的又一次大動作,受到各界矚目。
規劃全文保密 耐人尋味的是,環保部網站僅于2月21日轉載了《中國環境報》一篇關于周生賢在上述視頻會議講話片段的報道,并未公布《規劃》全文。該部網站甚至沒有提及《規劃》究竟列出了哪些重點行業和哪些重點省份。 環保部污染防治司一位官員在電話中對本刊記者表示,《規劃》全文目前是秘密的,不會向公眾發布。本刊記者還給環保部宣教司新聞處發去采訪傳真,截至發稿時,尚未得到回應。 而據《中國企業報》報道,《規劃》起草人之一、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透露,五大重點防控行業是指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重有色金屬冶煉業、鉛蓄電池制造業、皮革及其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所涉及的14個重點省(區)則包括內蒙古、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陜西、甘肅和青海。 至于138個重點區域和4452家重點企業的名單,本刊記者還不得而知。部分地方媒體則提及本地的重點防治區域,如浙江《臺州日報》報道介紹,臺州市路橋、溫嶺、玉環三地被列入全國重金屬重點防治區域。 分析人士稱,政府部門或許對是否公布重點防治對象名單存在顧慮。但實際上,對各個地區和各家企業而言,“上榜”并不一定是壞事,因為這可能意味著來自納稅人的防治資金補助。四川省政府網站2月17日披露,雅安市漢源縣乾盛礦業重金屬污染防治項目實施方案近日獲該省環保廳批復,項目總投資3440萬元,其中900萬元國家補助資金已撥付到企業。另據新華網報道,甘肅省白銀市白銀區經過爭取,被環保部列入重金屬污染防控區,2010年獲撥資金達8467萬元。 《規劃》具體編制過程也撲朔迷離。多位曾經參與《規劃》討論的專家告訴本刊記者,他們手中并無全文。一位專家還說,有些參與規劃的人士最初甚至連造成污染的重金屬主要有哪幾種都不清楚。 根據《規劃》,中國今后重點防治的重金屬包括鉛、汞、鉻、鎘,以及類金屬砷。其中,陜西鳳翔等地的一系列血鉛事件已讓公眾對鉛不再陌生;本刊2011年第6期封面報道“鎘米殺機”也讓更多人認識到鎘污染的威脅。
“攻堅戰”由來 環保部部長周生賢在上述視頻會議上提出,要“堅決打好重金屬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持久戰”。其實,這場戰役早已埋下伏筆。 2009年8月,環保部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擬報請國務院批準后實施。 就在此次會議召開的當天,環保部還派出一支專家組奔赴云南,調查當時正鬧得沸沸揚揚的昆明市東川區200余名兒童血鉛超標事件。 同年10月,環保部、國家發改委等九部委聯合在全國集中開展為時兩月的重金屬污染企業專項檢查,刮起一陣風暴。 繼《方案》之后,面向2015年的《規劃》也提上政府部門的議事日程。2010年7月,在由環保部牽頭的重金屬污染防治部際聯席會議上,《規劃》已經獲得通過,準備呈送國務院報批。 2011年1月,安徽懷寧縣又爆發出兒童集體血鉛超標事件。這似乎是為《規劃》出臺的必要性增添注腳,2月18日,環保部常務會議決定,對安徽省安慶市所有涉重金屬工業項目采取限批措施。 據悉,除了環保部,《規劃》編制和執行的部委還涉及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衛生部等部門。各省(區、市)政府需將重金屬污染防治的目標、任務和項目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按照“一區一策”的原則,各地還要編制各重點區域的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落實防治措施和資金。而環保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建立部門聯動機制,研究制定考核辦法,明確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責任。 2011年,重金屬污染防治將成為環保部等九部門環保專項行動的重點。
地方政府覺醒 湖南是14個重金屬污染重點控制省份之一。嘉禾、武岡等多地發生過血鉛超標事件,株洲等地的鎘污染也相當嚴重。 2月21日,湖南召開2011年全省環保工作會議。據《長沙晚報》報道,會議披露該省今后五年,即“十二五”期間,將在環保事業上投入1000億元,其中562億元用于“對各種歷史遺留下來的重金屬污染進行集中治理”。此外,以重金屬治理為主要目標的湘江治理綜合規劃,有望被納入到國家層面。 該報還稱,湘江衡陽段乃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的重中之重,其中水松地區共有大小冶煉企業80余家。過去五年,湖南已在水松地區投入超過5億元的治理資金。該省環保廳計劃整合這些企業,形成幾家有較大規模的冶煉企業,對于年產量小于5萬噸的企業則一律取締關閉。 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區環保局副局長張洪峰告訴本刊記者,自2009年起,湖南已經在配合環保部發起的重金屬污染企業專項檢查,持續進行小型、高污染企業的關停工作,以解決污染源的問題。 除了關停企業,湖南多個地區還在開展溝渠清污、尾礦防滲和再利用,以及小規模土壤置換等工作。據株洲市發改委2010年11月披露,國家發改委下達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首批計劃,株洲市申報的清水塘工業廢水處理利用工程等四個項目入選,獲得國家資金支持6000萬元,而這四個項目總投資8億多元。 當然,重金屬污染是長期累積的結果,治理工作難以立竿見影。張洪峰就介紹說,湘潭市雨湖區有錳礦,開礦和污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清朝。 由于缺乏實施細則和體制支持等原因,土壤修復等工作進行得也并不順利。以受污染土地認定為例,如果認定某家的土地受污染,需要讓其放棄種稻而進行土地修復。但在污染認定程序和補償標準沒有確定的情況下,當地農民一般都不會樂意。“不種稻就沒有收入,再加上修復土地的投入,等于是雙倍的損失,他們當然不會同意”,張洪峰說。 他表示,總體而言,環保部對重金屬污染的系列重拳出擊頗有成效,尤其在關停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方面。此外,近兩年最大的改變之一是公眾環境意識提高,關停污染企業的過程中民眾配合度和評價都非常高。 “地方政府也認為,某些企業帶來的稅收沒那么重要了,以污染換取經濟發展是不可行的。”張洪峰說。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