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協宣布暫停鐵礦石談判 國內企業無發言權
“在目前的供求關系下,中國企業在鐵礦石采購方面沒有任何發言權,只能被迫接受三大礦商提出的價格,鐵礦石談判只能暫停。”剛剛卸任的原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羅冰生2月23日在北京表示。 羅冰生的這一表態,宣告了實行近20多年的鐵礦石談判機制正式結束。這也是中鋼協第一次對鐵礦石談判暫停的官方表態。 盡管去年年底羅冰生在新聞發布會上對記者表示2011年度的鐵礦石談判工作已經開展,不過外界一直揣測,由于供需雙方不對等的地位,中方根本沒有發言權,談判實質形同虛設。 “只有當2-3年后鐵礦石供求關系發生逆轉,中國鋼廠對海外鐵礦石依存度降低,中國鋼廠與三大礦山才有可能重新回到談判桌上。” 羅冰生2月21日剛剛正式卸任中鋼協副會長,自2003年擔任中鋼協副會長,此時正是經歷中國鋼鐵產業快速發展的時期,中國以投資拉動經濟發展 的模式帶動了鋼鐵產業的快速擴張,中國的鋼鐵產能由1億噸增加到了6億多噸。而由于中國的鐵礦石品位低、采選成本高,只能依賴進口,致使鐵礦石進口量相應 竄升到了6億多噸。 根據中鋼協提供的數據,2009年我國共進口鐵礦石6.28億噸,比上年增長42%;隨著中國對落后產能的淘汰和對新增產能的控制,2010年鐵礦石進口量小幅下降,但也在6億噸以上。 與中國鐵礦石進口量齊飛的是鐵礦石價格,2007年進口鐵礦平均到岸價88.21美元/噸,而到2010年進口鐵礦平均到岸價已經升至128.38美元/噸,而必和必拓近期開出的3月鐵礦石價格離岸價更是達到168美元/噸。 “三大礦山供應的鐵礦石占到世界市場的70%,加之國際幾大投行紛紛看漲鐵礦石,目前的國際鐵礦石市場已經完全被三大礦商壟斷。此外國內市場上由于存在長協和現貨兩種價格,導致鐵礦石進口秩序混亂,加劇了鐵礦石價格的波動。” 鐵礦石成本的上升,吞噬了中國鋼廠的利潤,“鋼廠每一次上調鋼價都會迅速被鐵礦石價格上漲引起的成本上升所吞沒。”一位鋼鐵業內專家對記者表示。 根據中鋼協數據,2010年鋼鐵協會有財務報表的會員企業生產鋼51533萬噸,實現利潤總額894.07億元,但平均噸鋼實現利潤173.49元,銷售收入利潤率只有2.8%,在工業領域所有子行業中倒數第一。 而根據原冶金工業部部長吳溪淳在2月21日鋼協理事會上的報告,2007年鋼鐵企業平均銷售收入利潤率曾達到7.3%。 “鋼鐵行業整體效益較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國際鐵礦石價格大幅度上漲。”羅冰生認為。 “必和必拓近期剛剛宣布價格由1月份的155美元/噸提高到168美元/噸,這是澳大利亞的離岸價,加上海運費到中國的港口大約接近200美元/噸鐵礦 石,過去的12個月漲幅已經達到了50%。而力拓和淡水河谷盡管目前還是季度定價,但是價格上和必和必拓相差不多。而對此中國鋼廠只能每個月被動地等待漲 價通知,沒有發言權。” 作為過去幾年一直負責鐵礦石談判的主要參與者和推動者,羅顯得很無奈。 與其他大宗商品不同,此前鐵礦石一直沿用的是年度談判機制,暨根據三大鐵礦石生產商與主要鋼鐵生產商商定的合同價格確定。按照慣例,每年第四 季度開始,由世界主流鐵礦石供應商與其主要客戶進行談判,決定下一財政年度鐵礦石價格(離岸價格,任何一家礦山與鋼廠達成鐵礦石買賣合同,則其他各家談判 均接受此結果)。 2004年,寶鋼開始代表中國參與全球鐵礦石價格談判,中鋼協負責協調;2009年中鋼協由幕后走向臺前,直接主導鐵礦石談判;2010年全球鐵礦石定價體系發生改變,季度定價正式取代執行四十年的年度定價基準體系。 2011年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決定,從當年開始,對大部分的鐵礦石出口實行月度定價。不過另外兩大鐵礦石供應商力拓和淡水河谷目前還尚未對季度定價做出調整。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