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工業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中央繼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加快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工業經濟運行由回升向好向穩定增長轉變的態勢基本確立,經過五年的發展,工業經濟整體運行質量有了明顯提升,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工業經濟實現了平穩較快發展。
1、原材料價格趨漲進出口貿易逆差 2010年原材料市場總體處于合理水平,為模具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羅百輝表示,2011年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原材料是模具機械行業關注的重點。隨著世界經濟逐步復蘇回升,對基礎原材料的需求增大,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長期趨勢是不可逆轉的。但由于五金模具產業對鋼材、銅、鋁以及硅鋼片等主要原材料需求大,且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因此,該行業對原材料價格變動比較敏感,特別是對原材料價格大幅度波動的承受能力更弱,羅百輝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保持原材料價格穩定。 一方面,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推進和實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一攬子計劃,對原材料工業拉動作用明顯;另一方面,針對年初高耗能行業產能過快釋放和節能減排的壓力加大等問題,國務院及時加大了宏觀調控力度,原材料工業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取得積極進展,生產實現平穩增長。2010年,規模以上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9%,增速比上年加快0.9個百分點,其中,冶金、有色、化工和建材行業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分別增長13.4%、12.7%、15.8%和20%。 鋼鐵行業:生產適度增長。2010年,我國粗鋼產量從2005年的3.53億噸增長到6.3億噸,比上年增長9.3%,五年間累計增長78.5%,占全球比重從2005年的30.8%提高到45%。效益狀況好轉。1~11月,冶金行業實現利潤2356億元,同比增長63.1%(上年同期為下降40.8%)。節能減排淘汰落后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10年,重點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噸鋼耗新水分別從2005年的741千克標煤和8噸新水降至619千克標煤和4.4噸新水。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若干意見,進一步規范鋼鐵行業生產經營條件、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大力推動節能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有力推進了鋼鐵行業節能減排和結構調整。兼并重組成效顯著。年產鋼1000萬噸的企業集團達到13家。鞍鋼集團與攀鋼集團進行重組合并;本鋼集團合并北臺鋼鐵,重組為本鋼集團有限公司;天冶、天鋼、天管、天鐵聯合重組為天津渤海鋼鐵集團;首鋼集團合并重組通化鋼鐵;河北鋼鐵集團以“漸進式股權融合”重組模式,與12家民營企業簽署聯合重組協議等。 有色金屬:生產保持平穩。2010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153萬噸,比上年增長17.3%,比2005年累計增長98.9%;電解鋁、電解銅產量分別達到1565萬噸和479萬噸,同比增長19.9%和12.2%,比2005年累計分別增長111.2%和89%。科技進步成果顯著。自主研發了選礦-拜耳法氧化鋁生產技術,自主開發的大型預焙槽電解鋁生產技術在國內廣泛應用,一批銅鎳鉛鋅冶煉技術取得重大創新成果。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淘汰落后產能扎實推進。2010年,鋁錠綜合交流電耗比上年降低192千瓦時/噸,氧化鋁、銅冶煉、鉛冶煉和電鋅綜合能耗分別比上年降低3.7%、3.7%、4.4%和1.1%。生產規模結構優化。推動淘汰落后產能,“十一五”期間累計淘汰落后電解鋁產能80萬噸,超額完成23%。企業兼并重組取得新進展。前10家銅冶煉企業、前10家電解鋁企業產量占全國同行業產量的比重分別達到76%和64%。中國五礦集團與湖南有色集團戰略重組后,又與郴州市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中鋁公司與江西、青海,中國有色礦業集團與廣西自治區和太鋼集團,云南冶金集團與寶鋼集團資源有限公司等分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支持具備條件的大型骨干企業“走出去”參與境外礦產資源開發取得實質性進展。 與此同時,進出口存在貿易逆差壓力。首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擴大進口,促進外貿平衡發展。最近商務部提出要力爭實現貿易基本平衡,擴大鼓勵先進技術和設備進口的范圍,修訂并擴大鼓勵進口產品目錄,并實行進口全免關稅和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其次,《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從2011年1月1日起,大陸從臺灣進口的機械產品有176種要降低關稅。再其次是人民幣升值將降低進口成本,對進口有利。羅百輝分析認為,2011年模具產業進口仍將繼續較快增長,進出口順差將減少,甚至可能再次出現逆差。 2011年,隨著汽車下鄉、以舊換新和小排量汽車購置稅優惠三大政策取消,以及2011年北京“治堵方案”出臺,可能會引發連鎖反應,對汽車產能將產生壓力。要緩解汽車行業由于優惠政策退出帶來的產業過剩困境,應考慮鼓勵汽車出口。 目前,我國雖然是汽車模具制造大國,但汽車及零部件產品的出口比重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很小。汽車產能大國德國有近60%~70%出口,日本70%~80%出口。羅百輝建議,政府有關部門應當鼓勵汽車出口,幫助企業在國外建立營銷網絡等試點,同時規范市場出口秩序,在出口資質上嚴格管理,使得汽車出口能夠呈現價格增長高于數量增長的格局。
免責聲明:上文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本站無關。本站并無義務對其原創性及內容加以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或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參考時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制作、轉載、同意會員發布上述內容僅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但不表明本站認可、同意或贊同其觀點。上述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決策之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如對上述內容有任何異議,請聯系相關作者或與本站站長聯系,本站將盡可能協助處理有關事宜。謝謝訪問與合作! 中鎢在線采集制作.
|